孭帶的智慧
李美慶
最近在一些畫冊及展覽的懷舊相片中看到
很多四、五十年代的香港街頭小景,和各
樣在我成長時所見的事物,其中一樣便是
在那個年代中四處可見的『孭帶』。

在那個年代,『孭帶』確是發揮著很大的功能。一般家庭中,平均也有三數個孩子,一個媽媽要同時照顧幾個孩子,很多時就要將其中年紀最幼的一個用『孭帶』揹在背後,然後騰出雙手去做其他的事,而被背著的小寶寶,依附在媽媽的身上,既溫暖又安全,難怪很多時都在背後睡得香香甜甜;醒來的時候又可舒舒服服地觀看四周的事物,媽媽的背成了最好的瞭望臺。

當時的香港婦女,部份開始進入香港的勞動市場,在工廠及其他服務行業工作,或在家中接一些為工廠加工的手作。媽媽要工作,很多時照顧弟妹的責任也就落在家中的兄姊身上,再加上當時家庭計劃的觀念還未受到一般香港市民的廣泛接受,家中孩子多了,街上除了見到很多嬰兒被人背著,十歲八歲的小哥哥或姊姊背著弟妹在街上玩耍,亦是司空見慣的情景。

我記得當時只有幾歲的我,在家中亦常用一條舊絲巾將布娃娃揹在背後,模仿著大人在家中忙這忙那。直至日後自己真的當了母親時,也親身的領略到『孭帶』的功能。當孩子生病時,特別在傷風感冒時因為鼻腔積了鼻水而仰臥在床上會令孩子呼吸不暢順而睡不安寧的時候,我會在孩子的胸前薄薄地搽上一些紓緩呼吸的薄荷膏,再將他用『孭帶』揹在背後,媽媽的體溫能令孩子覺得特別溫暖和安全,很快便會安靜地睡去。

很多不同的文化及族裔中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將嬰兒綁在身上以便照顧。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及習俗中,一條『孭帶』亦有它特別的喻意。在中國的很多不同鄉例中,外祖母往往要給初生的孫兒送一條『孭帶』。我雖對中國傳統習俗和民族服飾沒有深入的認識,但也曾看過好幾種不同的『孭帶』。這些『孭帶』各有不同的特色,用的材料及製作方法亦不一樣;但它們都有一定的共通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所有『孭帶』上的圖案都是用一些吉祥物及文字組成,例如蝠鼠(喻意福)及錢幣(財富),花,魚,鳥(生命)而文字上除了用了壽、福等字外,在香港最常見的『孭帶』上往往有祝福語如長命百歲,快高長大等等。我們在這些圖案中所看到的,滿是對孩子的愛和祝福。

去年我的一位好友李女士應邀來到多倫多講學。她對中國的民族服飾及刺繡很有研究,亦有不少這方面的珍藏。由於我事前另有安排不能出席她的講座,翌日才與她相約午膳,想不到這位好友竟然帶了一些她珍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刺繡『孭帶』給我看。她細心地讓我用特製的放大鏡欣賞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還給我上了一堂刺繡文物課,讓我獲益良多。但最令我驚嘆及敬佩的,卻是這些民間婦女的美德及智慧。

原來在很多少數族裔的文化中,『孭帶』是一個家族的傳家寶物。這些婦女會窮她們一生的精力,繡出一些極之精緻的『孭帶』來代表祝福傳送給她們的子孫。手工絕對精細,每一針都差不多要數算著布料上的紗線而下針,圖案沒有畫稿,完全要靠在刺繡時心清氣平,依著腦中的心稿而成。所用的圖案除了是如上述的一些祝福文字及吉祥物組成外,觀賞者還可從『孭帶』的構圖及用料上看到那個家族的歷史及社會地位。整塊的『孭帶』都是用刺繡填滿,基本上沒有留空白,但如果細心觀看的話,可以看到在每一塊的『咩帶』上,一定有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是沒有繡上的。原來這是刺繡的人刻意不要讓自己的作品十全十美,喻意要留一些空間讓後人可以做得比自己更好,繼續一代比一代進步。

李女士還告訴我這些婦女為自己所做的衣服可能是繡得十分精美,但在衣襟的內部,她們卻會留一部份特別不將它縫合,象徵著做人要懂得「留有餘地」,不能祗顧自己接收所有的福氣,要有渠道留下一些給子孫。

至於為甚麼這些苗族婦女會選擇用『孭帶』來展示她們最精心的手工藝呢?原來用意是:我將我最美好的放在我的背後,請你在我的背後稱讚我,因為如果你在我的面前稱讚我,我會驕傲,你會令我尷尬。這是何等崇高的修養及智慧!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