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璋出版學生刊物
黃志涵
現在所記得的只是這刊物的名字而已,
也許之璋仍保存著這刊物的孤本....

茂榮創設的金中1962網站,為一班老同學架設橋樑,並且重燃昔日的少年情,他對同學的貢獻,是大家所肯定和十分欣賞的。不過茂榮並不是1962同學當中首位架設通訊網的人,早在 1962年3月,距今四十四年前,趙之璋已出版了一份名叫 《嘗試》的刊物,為行將畢業的同學設立了一個分享知識和心得,及互通音訊的平台。

1960年代出版刊物,所耗用的人力和時間比現在多十倍八倍。首先,之璋要約稿、催稿、和收稿,然後用針筆和鋼板,將稿件逐字剌寫,在臘紙上,既要通透而不穿,又要筆筆用力均勻,否則印出來的字便會頭重腳輕,或者缺失一些筆劃和點勾,變成「傷殘」字體,十分難看。假若在臘紙上有錯字便更麻煩了,只能夠用指甲油塗在錯字上,待乾透後,再以針筆剌寫其上,在藍色的臘紙上浮現了一點點紅色的油彩,很為剌目,這就是改錯字的痕跡,無法掩飾。

寫妥臘紙後,便是油印步驟,上世紀六十年代仍有以人手塗抹油墨在臘紙上,逐張紙印出來的原始型油印機,操控者也需很有技術,因為塗抹油墨的手勢和力度若不流暢均勻,印出來的字句便會深淺顏色不一,甚至出現看似小蒼蠅的黑點,很煞風景。之璋當年所印出來的,都沒有這些毛病,大概他所用的是較先進的捲筒式油印機吧。可惜我並沒有保存當年從之璋手上收到的《嘗試》,現在所記得的只是這刊物的名字而已,也許之璋仍保存著這刊物的孤本,希望他能拍攝些照片,放在網站給大家開開眼界。

1962年3月距離我們參加中學會考只有兩個月,大家都忙於準備應試,也在擔憂前途,而之璋竟能夠憑一人之力,負起約稿、編輯、抄臘紙、印刷和發行等工作,他的勤奮、毅力和承擔感一直是我佩服和學習的對象,所以當年也為《嘗試》寫了兩篇稿,獲得趙老編接納刊登,非常歡欣雀躍。計起我的寫作生涯,原來始於1962年2月的忠社壁報,而1962年3月的《嘗試》則是第一次在刊物發表文章,假若能尋到當年的作品,對我來說,當是最有價值的紀念品了。

為什麼之璋要在畢業前的數月出版刊物呢?那就是出於他的承擔感。原來在高中二及三期間,之璋和一班以乙班為主的同學組織了一個名為《曉明社》的讀書小組,組員互相勸勉,交換溫習心得,和安排小組補習,以求增加知識和考得較隹的會考成績,當然也可以藉此而增進大家的友誼。

這小組的一項決議是出刊一份非定期刊物,作為小組的喉舌和組員溝通的媒介,之璋被小組推選為負責人,他承擔了這個任務後,所以在大家畢業離校各散前,便盡力完成小組交付的工作。之璋在金中歷任班長和學長等學生領袖職責,其實是老師和同學的明智合理選擇。

關於《曉明社》和《嘗試》的往事,希望之璋讀此文後有些回應和補充。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