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總結信
黃志涵
總結每年生活和感想的信函,
其實已流行了很久....

明沅和杰強分別在我們的網站,發表了總結2006年生活的長信。雖然相隔數千里,大家都知道明沅退休後,又被高薪請回公同當顧問的愜意安排,還有他們抽空觀賞白先勇的名劇「牡丹亭」所得到的一番驚喜。也知悉杰強頻頻被邀開辨書畫展的各種盛況。於是大家的距離便好像一下子消減了,「天涯若比鄰」,不單因為「海內存知己」,更因為「電郵傳長信」,金中62網站之功也。

總結每年生活和感想的信函,其實已流行了很久,遠於電郵和網站還未流行之前,人們將長信影印,隨聖誕咭寄發給親友,是一個頗有效率的聯絡和溝通方法。假如1962的同學都能抽點時間,各寫一封總結生活的信,交給金中62網主茂榮,則既可使大家知悉彼此近況,增進情誼,又可解決網站稿件不足的問題,使網站的內容更多樣化,文章風格更活潑清新,以一個更有朝氣和活力的臉孔,迎接它的兩周年。你可知道金中62網站,不久便會踏入第三個年頭,祝賀的最隹方法,莫如請大家都來信支持!


志涵的信 《先寫為敬》

對金中校友而言,2006年是為母校慶祝80周年校慶的特別年份,4月8 日的盛筵華宴招集了千百位老中青校友歡聚一堂,共話當年,該是多麼難得的集體回憶。對1962的畢業班而言,為了籌集獎學金送給母校,這晚的華宴更加添了不少枝節。事前的準備,當晚的表演,宴會後的餘波,構成了包括興奮、愉快、和氣憤、惱怒等等複雜的回憶片段,幸好塵埃落定後,1962年同學終於將十萬港元的獎學金送給母校,使現在和將來的金文泰學生受惠。隨著2006年的完結,也許一切不愉快的片段,也會被時間沖刷洗淨,只餘下美好的結果。

我在 2006 年5月中回港,雖然趕不及參與校慶華宴,但卻在離港前參觀了慶祝校慶的師生、校友和家長的藝術展覽,在校同學的集體創作很有新意,尤其陶藝作品滲透著年青小子們的活潑和勇進,令人欣慰。校友作品中有杰強的書畫,和天佐的攝影,他倆功力深厚的作品提升了展覽的整體質素水平。我最不識欣賞的,是那些行為藝術的作品,包括剪綵開幕時的鬧劇,不過,「有容乃大」,雖不欣賞,但絕對贊成選取一些點綴品。

和我同時期回港的加拿大校友還有寶珠和之璋,三人都獲得留港校友的盛情款待,惠珠的細心安排,讓大家在銅鑼灣的酒樓暢敘,很多同學都探問我寫的小說「織夢的日子」是否現身說法的自傳,家兄詠洲素擅詞令,口才比我強多倍,所以未待我發言,已急急代答,同學說:「打死不如親兄弟,果真不差。」

其實,我早想向大家說明,小說中的男主角是很多個留學生的綜合體,真正貫徹著這角色的是一股年青人的民族主義和勇毅精神,雖然曾受文化大革命的大潮流和台獨小漩渦的影響,但最終仍能明辨是非,朝自己選定的方向進發。女主角則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集溫柔、體貼、堅強、決斷、和深明民族大勢等優點於一身。現實中我也許遇上,也許從未見過,我妻美慶常笑我在「幻化形象,自我陶醉。」無論怎樣說,我在創作這短篇小說時,享受到很多寫作的樂趣,趁此機會要再感謝惠珠耐心地為我打字和茂榮細緻的編輯功夫!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