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天地

香茂榮
盡道忠肝義膽,細訴俠骨柔腸....

現代小孩子玩的多是電子遊戲,在我們的童年,玩具卻十分原始而簡單,如波子、汽水蓋、煙仔盒、橡筋、陀螺等。還有公仔紙,像現在的閃咭,被小孩子收集和珍藏著。我就是在公仔紙上,認識御貓展昭、錦毛鼠白玉堂這些「七俠五義」英雄人物,繼而帶領我走入武俠天地的。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令人嚮往陶醉,怡然自得。

當時的武俠電影,如「七劍十三俠」、「火燒紅蓮寺」等,亦令我趨之若鶩,這些電影的劍客,可以騰雲駕霧、飛簷走壁、亦可放飛劍、出法寶。雖然製作簡陋和粗糙,但人物忠奸分明,令人感受到俠義的氣息。後來才知道這些電影改編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說「江湖奇俠傳」,金庸八歲時讀這書,是他後來創作武俠巨著的啟蒙,而導演「臥虎藏龍」的李安,亦深受這書的影響。

繼續在武俠片中找尋莫名的樂趣,認識更多英雄人物,如少林寺的洪熙官、方世玉、陸亞釆,江南八俠的金鳳池、白泰官、呂四娘,廣東十虎的黃飛鴻及徒弟,梁寬、林世榮等。這些俠客,不但武功高強、而且賦有忠肝義膽、俠骨柔腸,他們扶危拯世的精神,令人悠然神往。

稍後,又見識到武俠小說名家的作品,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他筆鋒的魔力,吸引著每一個讀者,這書涉獵中國風土人情、寫景詠物、誌怪述異、氣象萬千,誠然是非常精彩的巨著。倪匡的「六指琴魔」,描寫淒厲詭譎的琴音,殺人於無形,想象力天馬行空,難怪他的衛斯理科幻小說,吸引萬千書迷。臥龍生的「仙鶴神針」情節跌宕起伏、曲折奇詭、意境清遠、別具風格,纏綿悱惻,讀來感人頗深。

後來看到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不自覺的真正沉迷其中。當小說在報紙上連載的時候,每天都會第一時間追閱,後來再看單行本時,更愛不釋手,簡直食不知味,不眠不休,完全沉醉在小說的情節中。金庸十四部卅六冊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從小時候起,我反覆閱讀,不知多少次了,每次重讀都津津有味,完全陶醉於其中。梁羽生寫的武俠小說也很細緻動人,如「萍蹤俠影錄」、「江湖三女俠」等,描寫劍膽琴心的才子和俠女,間中又加上俠骨柔情的詩詞,增加一點書卷氣。

六十年代在台灣,武俠小說家臥龍生、諸葛青雲與司馬翎三人名噪一時。可是真正獨領江湖的是古龍,「浣花洗劍錄」是他創作武俠小說的里程碑,「楚留香傳奇」,集武俠、文藝、偵探、推理於一身,讀起來趣味性甚濃。古龍有很多作品,他的創作不斷求變,如「絕代雙驕」、「蕭十一郎」、「陸小鳳傳奇」等,可惜他嗜酒如命,48歲便英年早逝。

在電影中,亦有很多武俠片的代表作,如張徹的「獨臂刀」、胡金銓的「龍門客棧」、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徐克的「流星、蝴蝶、劍」等。科技的突飛猛進,令武俠片可以利用更多視音效果,盡情表達想像的情節,和匪夷所思的武功。電影的發展從黑白的默片開始,進化到有聲的彩色片,再發展成伊士曼七彩、新歷聲、闊銀幕的鉅製,科技提供了一個完善的平臺,加上現代的動畫、環迴立體聲和數碼系統,令到武俠片的視覺效果,更臻化境,欣賞「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七劍」、和「功夫」,是極大的享受!

除了電影,武俠電視片集亦是我的喜愛,最近看了一套黃曉明及劉亦菲主演的「神雕俠侶」。雖然故事滾瓜爛熟,但風景秀麗,主角俊美,加上數碼動畫的配合,十分好看,這片集讓我重溫一個在金中年代已經沉迷的故事。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