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新年    李美慶
願借此機會祝大家新年順景,
繼續安居樂業,健康快樂!

今年是在多倫多過的第三個農曆新年了。新移民的「 鄉里 」味,漸漸退減。上街學會了乘TTC(公車),吃館子先看看有沒有聲明「No MSG」(無味精);購物亦逐漸習慣另付GST(商品銷售稅);自己也就漸漸接受了「多市華人」的身份。

在加拿大,很多事都比香港簡單得多,過年如過日,不必要的繁文褥節,可免則免,落得清靜。回想在香港時,過年是整個月的事。農曆十一月下旬開始,便要為新年作出準備。家姑向來奉神敬祖,故此還神、團年、開年所需的各項物品,早早便要準備好。過年用的糕點,亦要提早造好。有趣的是各樣過年的用品和食物的價格亦隨著距離新年日子的遠近,而成正比例地增加。甚麼豬手、豬舌、大桔、茨菇、蓮藕、有頭生菜、蘿蔔等等的必需道具都要按時入貨;否則價錢貴事小,買不到好的貨色事大:茨菇無莖,蓮藕、生菜無根,後果如何,貴客自理。

年底除了要擠街市外,還要跑銀行,早早找換足夠的零錢,搜集利是封,包裝拜年用的禮品。家中大掃除不能免;孩子的新衣、新鞋、新毛巾、新拖鞋不能少。買年花,大桔等事也不能馬虎。如果各事都打點好還有剩餘時間的話,到上環及西環的南北行等古老街走走,嗅嗅新年的氣氛,也甚滋味。

好,終於到了除夕晚;家中各人用柚葉水潔凈潔淨一番後,吃過團年飯,便正正式式地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起來與家中各人互相拜年,吃過齋菜早飯後,便開始拜年大行動。首先是丈夫家人的團拜。丈夫的兄弟姊妹及家人,大大小小數十人,熱熱鬧鬧地擠在一起,嘻嘻哈哈的互相祝賀,說笑,數你肥我瘦,孩子高;差不多要把屋子也吵塌 (這也是我最享受的環節)。

孩子們忙著收利是,與從兄姊、老表們打交道,擾攘半天後,便兵分 N 路,各自各到其他親友家拜年。趁著新春假期到訪一年未見的親友,拜拜年,聚聚舊, 實屬好事。偶然,亦有在這些親友家中,遇到其他多時沒見的「 共通親友」,但也有可能因大家都有「共通親友」的原故,竟可同日在三兩個不同的親友家中再次遇上;每家人都藉著公眾假期之數天內,用蜻蜓點水式的速度,盡量完成這拜年任務;期間互相交換利是以每家人平均兩個孩子計算,通常是打成平手。糖果禮品周遊列國不在話下;試試在自己送出的糖果上做一個小小的記號,看看何時何日從何處被送回娘家也頗有趣。

在香港過年,雖然每年都很忙碌及「巴閉」,但也算是一年一度的熱鬧及親友互相聯絡,表示關懷的季節。能夠高高興興地為這節日忙亂一番,也是一種福氣。多倫多的農曆新年雖不及香港熱鬧,但始終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一年的開始,願借此機會祝大家新年順景,不論在港在加,繼續安居樂業,健康快樂。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