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評「織夢的日子」

黃志涵

去年(2006年)在惠珠和茂榮的鼓勵下,一口氣寫了以「織夢的日子」和「長信短柬兩地情」為題目的中篇小說。在此之前的廿多年,以兼職專欄作家的身份寫了超過一千篇專欄文章,卻從未寫過中篇(四至六萬字),或長篇(約十萬字)小說,所以這次嘗試後,覺得在創作過程中,得到很多樂趣。

小說發表後卻看不到什麼回應和評價,後來我將這小說寄給一位現居美國,曾在台大攻讀中國文學,本身也常常寫作的朋友,她看過後,寫了一封長達千字的信,對我的小說作詳細分析,並且也將自己對於「海外知識份子」、「愛國情操」和「海外愛國運動」的看法及感受以超逸的文章寫出來。我當然很感謝她的熱心回應和評論,而且相信各位金中校友亦有興趣一讀她的信件:


C.H.

寄來的小說收到好幾天了,謝謝!其實在網上已斷續看了一次,但總不如一紙在手,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看完來得痛快。

恆寫情書快,你的文思捷。三數月下來,便於工餘完成兩篇不短的小說,真行!很多年前在台灣的時候,曾看過一本張系國的小說(好像是「怒海」)跟你這篇有點類似,也是以男女主角的愛情作牽引,帶出愛國運動及當中受影響的人物的故事,不過張寫的較長篇。

「長信短柬兩地情」故事順時順序發展,讓懶惰的讀者如我看得容易、舒服,以書信形式可讓不同人物明顯有各自的聲音。恆的長信舖排詳盡,除娓娓地訴衷情外,談及的題材廣闊多樣。每一主題自身足以成一獨立小說。有沒有打算繼續借題發揮、演繹下去呢?

相對而言,敏雖是另一主要人物,但表現有如她的短柬,筆墨不多,言簡意賅。她的聲音相對地低調,但這並沒有減低她性格的鮮明,爽、快、直、誠、勤。小說廢話多做事,敏是也!恆敏可算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溫馨鼓舞的愛情,青春的快樂與驕傲,熱血沸騰的愛國情懷,交織成這樣一個很有那年代特色的海外留學生知識份子的故事。年輕的恆於激情迷惘之時自問:躲起來做學問對同胞國家有真實意義嗎?誰為中國盡了力?我相信很多游子也這樣激動過。亦如恆那樣「..寫完以上的激情和感想後,心情己平復不少,... 明天我會懷著平靜安寧的心緒繼續工作和生活下去,...」就那麼點思念,偶爾的激情,一直牽引著代代的游子,而這思念、這激情的對象是甚麼?一個名稱叫『祖國』。

『祖國』又是甚麼的東西?為何能有如此魅力,叫從未在其上生活過,甚至未踏足過的游子,隱隱然對她長長相憶?歷史迂迴漫長,總在挑戰我們的忍耐力,叫我們等待又等待。當年躲起來做學問的游子,不是在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不少資源協助嗎?而身在海外的游子也不是透過不同的渠道,對同胞或多或少地提供那怕是微少的一分力,如助養貧窮線下的兒童,如希望工程等計劃。

保釣運動熾熱時,我是懵懂?不知世事的小女孩。後來的認識也零碎模糊的。你這篇以保釣為背景的故事,說不定已引起了三幾個血氣方剛的學弟妹對這段歷史的興趣(包括我,我也想有系統地了解釣島的歸屬問題),又或對台獨問題認真起來,熱烈地討論。保釣、台獨均牽涉到國族意識,也許這些討論會對經過百年殖民地教育的香港子弟妹發生酵素作用,把對「祖國」這名詞的肉麻感受變「去肉麻」,進而對「祖國」發生了解的興趣。

中國自清末以來,一直嘗試維新,屢試屢敗。吊詭的歷史會否讓古老的中國,在已在世界潮流漸消失的共產黨手上,踏上復興中華這個中國人盼望了幾百年的願望!?

Humey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