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與一之間
香茂榮
零與一之間,對他人而言,可能毫無意義,
對我而言,影響實在太多太多了....

我們有十隻手指,用十進來計算是理所當然。科幻小說描寫的外星人,可能像八爪魚一樣,有八條觸鬚,他們的計算方式,也許是八進的,他們的17就等如我們的 15 (8 + 7)。電腦系統的計算方式是2進,11是3、101是5、1100是12。

為什麼有 2 進制的產生?試試環顧我們的四周,有許多0與1的概念存在,例如正面與反面、開始與終結、有與無、生與死、男與女、天與地、陰與陽等等,這些例子順手拈來,數之不盡。電腦儲存資料的記憶系統,就是由無數磁化及無磁化的小點組成,它們代表 0與 1, 8 個小點組成 1byte,可儲存1個字母或數字。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用指頭大小的記憶系統,儲存以 GB ( gigabyte = 109 bytes ) 來計算的資料了。

對我們來說,十進似乎比八進及二進更簡單方便,其實只是我們習慣了十進制而已。電腦的二進制計算,速度比我們十進制的計算,不知快了幾多萬倍。我就是在這零與一之間,度過30多年電腦工作的生涯,回想起來,彷如昨日。

當年崇基畢業後,大多數化學系的同學,不是出國繼續深造,就是為人師表。而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一份在 IBM 的工作,是程序設計員 (programmer),當時這行業稱為 EDP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不知道實際要做什麼的,一大堆專有的名詞,更加讓人摸不著頭腦。現在這行業已改稱為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T),由於學校已設有電腦的學科,加上桌面電腦、電郵、互聯網、及電腦遊戲的極速發展,近年已很普及,連小孩子與公公婆婆都懂得使用電腦了。

我在香港 IBM工作了七年,很愉快的七年。IBM是一間國際性的美國公司,員工的福利很好,在研究發展和培訓方面也很成功,最初也銷售電動打字機,後來發展成一間全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當年在IBM工作,同事相處非常融洽,他們很多都是在外國唸完書,回流香港的,思想比較開放和活躍,公餘的活動很多:如橋牌、麻雀、足球、籃球、桌球、郊遊、野餐、舞會等,我覺得是校園生活的延續。我的同事中,有四位是金中的校友:高章伙、劉駒、任偉雄、和歐陽肇堅。

不要誤會在 IBM工作只是玩樂,我們的工作其實是相當有挑戰性的。近半世紀來,電腦的發展非常迅速,為了讓自己的知識不落後,每天都要看新的資料,不斷學習。公司有很多書籍雜誌,放在圖書室供我們閱讀,當然全是與電腦有關的。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替顧客設計電腦系統和編寫電腦程序,改進他們的資料處理和運算。

編寫電腦程序須要用電腦語言的,當時常用的電腦語言有 COBOL 和FORTRAN,而現在用於個人電腦上的電腦語言又變為 JAVA 和 C 了。編寫電腦程序須要很嚴謹,寫錯了一個標點符號,結果就完全不同。當時流行的警句就是:GIGO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很多時花了整天的時間,才找出在程序上錯了那一句,但是當找出錯誤之處,滿足的感覺又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當年,為了趕著完成顧客的電腦系統和報告,不知多少次留在公司通宵達旦,不眠不休,沒有回家。但很奇怪,我們卻樂此不疲。

IBM 是一跨國公司,所以有很多機會被派往其他國家,接受培訓和開研討會等。當時認識了很多外國的同事朋友,接觸到不同的文化,令我的視野擴闊,處事能靈活變通,這段經歷對我往後事業的發展幫助很大。

零與一之間,對他人而言,可能毫無意義,對我而言,影響實在太多太多了。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