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零年代北美的唐人街 黃志涵 |
||||||||||||||||||
將每一個大城市的唐人街比較一下, 是很有趣的樂事.... |
|||||||||||||||||||
![]() |
|||||||||||||||||||
北美洲每一個大城市都有唐人街,以前華裔人士聚居做生意的區域稱為唐人街。不過,現在有所改變,華裔聚居的地方不稱唐人街;很多華裔開店做生意,充滿商業活動的區域才冠以唐人街之名,因此在多倫多市有兩處唐人街和多個唐人購物商場,但很多華人聚居的士嘉堡某些街道卻不稱為唐人街,儘管這些街道可能過半數住戶都是華裔人士。 |
|||||||||||||||||||
唐人街是每一個大城市的遊覽勝地,美、加、歐、澳和亞洲遊客都以逛唐人街為旅遊觀光的主要節目,可是,很多華人卻不同,他們很怕到唐人街觀光。一來是怕治安不靖、街道和環境不衛生、交通阻塞和沒有泊車位;二來是覺得唐人街的貨品並不新奇吸引,早已見慣見熟,不會有什麼新意。我的旅遊習慣和他們相反,每到一個美加城市,我一定抽時間看看唐人街風貌,雖然不期望看到什麼新鮮玩意,但將每一個大城市的唐人街比較一下,是很有趣的樂事。 |
![]() |
||||||||||||||||||
曾到過芝加哥、費城、和波士頓的唐人街,加上近兩三年遊覽過的三藩市、紐約、溫哥華、維多利亞城、渥太華和滿地可唐人街,也可算數目不少,堪作比較了。 各大城市的唐人街都有久遠的歷史,而且不得不佩服,早期創建唐人街的中國移民的眼光,因為各唐人街地點,不約而同都座落大都市的商業中心區域或金融財經區,例如三藩市、多倫多和紐約皆是,早期中國移民勤苦工作,當然沒有一擲萬金的財力和豪氣收購繁盛地區的地皮,只靠當時的眼光,在合適的地點買下小店小屋,漸漸生根和擴展,經數年或十多年艱苦經營和累積,才形成華裔商店聚集的社區,多年後,當唐人街成型時,前人的眼光和毅力才顯現出來,以今時的地價計算,各大都市的唐人店舖都變成十分值錢的產業了。 |
|||||||||||||||||||
![]() |
每處唐人街規模各異,有各種各類的店舖,但有幾個行業卻是必有的:包括餐飲食肆、瓜果海鮮、工藝雜貨、書店報檔、影音店、髮型屋、和卡拉OK店,後數者是近年才發展的行業,這些行業隨著香港社會發展的步伐,日新月異,使人有身在香港的錯覺。較大的唐人街還有專映中文電影的戲院和專為華人服務的殯儀館。除了上述店舖外,每處唐人街,都有教堂和廟堂,包括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和佛教的,這些宗教組織已差不多取代了歷史更久遠的宗親、地域、或幫派組織。後者過往雖然很顯赫,但隨著華人人口成份的改變,這些組織已漸漸低調和淡出,被較現代化的宗教和專業團體取代,這其實也反映出華人人口在北美各大城市的轉變情況。 |
||||||||||||||||||
北美洲很多都市的唐人街都有紅牆綠瓦的中國傳統牌樓,通常在街頭有座高聳宏偉的建築物,標誌著唐人街的起點,但街尾不一定有另一座建築物,因為唐人街的範圍不以一條街為限,它會不著跡和緩慢地四擴延展。其實這也是中國人做事發展的習性,為了避免發展時直接衝突,很多時採用迂迴進展,潛移默化的低調手法,結果在不張揚的情況下達到目的。 芝加哥、滿地可、三藩市、溫哥華,和波士頓的唐人街都有這種牌樓,其上的橫額多數是「天下為公」,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題字。由於早在清末,孫中山先生已多次在北美各大城市的華人社區宣揚推翻腐敗滿清的革命思想,所以多個華人社區都受國父的感染和比較接受中國國民黨,在1960 年代之前的華人社團,清一色都是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慶祝雙十節、組團赴台灣參加國慶慶典。這時期內,親中共政權的華人社團極少,縱使有,也只以半暗不明的形式出現。 記得六十年代中,我有兩年暑假在紐約唐人街出入,每週在餐館輪到放假的一天,便由新澤西州到紐約唐人街朋友家中投宿,同時到銀行、郵局、書店辦妥存款、寄信、和買書買雜誌等事,當然也會在唐人街理髮、飲茶、看電影和吃飯食海鮮等,所以對紐約的唐人街較有認識。 當時,唐人街最有聲勢的華人團體,包括崇正、安良、協勝、洪門同治、及國民黨支部等,都是傾向台灣國民黨政府的,那時正值文革如火如荼時期,海外華人多數不能接受文革,因此親中共的言論或活動到處受華人社區批評杯葛,完全沒有市場。 |
|||||||||||||||||||
不過在唐人街,有一間書店和一間「飛髮舖」(當時沒有髮型屋的名字)卻悄悄地為中共政府進行籠絡華裔人士的工作。書店擺賣很多宣傳文革的書刊和雜誌,老闆藉賣書做生意之便,和人客討論中國時局,趁機會宣傳中共政策和言論,是很方便和自然的途徑,到書局留連的人多數是知識份子,所以對「國是討論」較容易接受,可是「飛髮舖」又怎樣做到宣傳工夫呢? |
![]() |
||||||||||||||||||
原來這店舖的老闆兼理髮師很喜歡幫人,很多學生移民和跳船的人到紐約找暑期工,不須到薦人館,只須來這店找老闆幫忙,留下電話號碼,他便會免費為學生找到企檯、洗盤碗、或其他工作。找他幫助的人也常到他的店理髮,在閒談中他便會巧妙地引入國是及文革問題,不經意地宣傳中共的政策,在他店內也有很多宣傳文革的書刊雜誌,給等理髮或閒坐等朋友的人閱讀,據說這店還有茶敘節目,使宣傳攻勢觸及更多人。在中國共產政府加入聯合國之前,這些非正式社團組織所產生宣傳和籠絡功效,也許比其後中國各外交辦事處所做的統戰工作收效還要大。 |
|||||||||||||||||||
主頁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