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聯想
李美慶
我相信春天是一個萬物更生,令生命充滿
生機和希望的季節....

好友去年來多市探望我們時送的一盆蘭花,正好在3月20日的早上,開了今年的第一朵花。3月20日,在日曆上,是春天的第一天,這朵美麗的小花,及時地向我宣告,我們又捱過了北國嚴寒的另一個冬天,春天已經到來了。

由於加拿大的冬天份外長,我特別喜愛多倫多的春天。香港雖說一年有四季,冬夏,春秋有別,但每季的轉移,沒有這裡來得鮮明。每當看到門前的鬱金香和洋水仙初從薄冰中伸出葉子,便有大地甦醒的感覺。沒有片葉留下的樹枝上,很快便會看到嫩葉,地上被冰雪蓋著的草,隨著雪的溶化,漸漸變得青綠,在三數日間,地上綠油油,春花盡開,滿園葉綠,好一個春回大地,萬像更生的景像,教人興奮,充滿希望。

看到春天的來臨,突然使我憶起兒時養蠶的舊事。在港讀小學期間,曾經養了幾年蠶。從街邊小販買回來的幾條蠶蟲,竟延續了幾個生命週期,讓我和我的兄弟養了數代蠶。

媽媽教我們讓蠶蛾在玉扣紙上產卵,然後將滿佈卵子的紙,夾在一本厚厚的書中,將書放在一個不常被移動的地方。當聽到春天的第一聲雷響過後,便可將那片紙拿出來,放在一個籐書包內。去年紙上淡黃色的卵子,這時有些已轉了黑色,但有些卻只有半黃半黑。三數天後,比芝麻還要小的黑色蠶卵,便會成功地孵出無數的小幼蠶,而其他那些就沒有機會出世了。

每天將書包內的紙拿出來,換上一塊新的,在上面鋪一層剪成幼絲的青嫩桑葉,然後小心地用毛筆將舊紙上面的幼蟲,搬到桑葉上,每天重覆地為這些幼兒換紙,送餐(放新的桑葉絲),搞衛生(清除排泄物和吃剩的桑葉)。小幼蠶漸漸長大,從黑色幼蟲變成雪白肥胖的蠶蟲,桑葉也再不用剪碎,蠶兒自會很有規律地在葉邊由上至下地咬著吃。原來「蠶食」的過程真是如此,慢慢地,一整片的桑葉便只留下梗子。

我喜歡將一條肥胖的蠶兒放在手掌上,讓它慢慢地在我的手心中爬行。當蠶兒不再吃桑的時候,它身上的顏色會由白轉為透明,每一條蠶會各自在籐書包內找一個角落或空出的地方,開始吐絲作繭,吐絲時也和吃桑一樣,很有條理地重覆從上至下,直至整個繭完全將自己包著,便由蟲慢慢蛻變成蛹。我們也就學曉了甚麼是「作繭自縛」。我們期待著蠶兒從蛹變蛾,破繭而出,交配,排卵,每一個過程我們都很有興趣地觀察,直至排卵完畢,蛾亦功成身退後,我們才慎而重之的將滿佈蠶卵的紙儲藏好,靜心地期待春天的到來,留心地等著聽到第一響春雷。

兒時舊事,現在回想過來,對究竟蠶卵是否真的要在春雷響後才會孵出幼蟲這說法,也確實有點懷疑。也許這是媽媽要我們留意春天來臨的方法吧!我相信春天是一個萬物更生,令生命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季節。媽媽要我們養蠶,原來是要我們明白到生命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意義和功能,蛹不變蛾,蛾不咬破自結的繭,排卵後不死去,便不能有新的一代。春天是令我們欣喜的季節,但也要明白到生命亦有其春、夏、秋、冬。謝謝媽媽。

文章完結時,送大家一首好詩,祝各位四季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煩俗在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