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金文泰中學
黃志涵
五十年代畢業的金中校友,正值香港
經濟低迷不景....

本月初(五月五日)在多倫多的各年各屆金文泰中學校友舉辦一次盛大聚餐。其實安居於多倫多的金文泰校友,為數不少,但歷年來都沒有聯繫和組織。很多校友經常在中文報章及電視台看到香港培正、德明、聖瑪利、喇沙、新法、皇仁、聖類斯等等校友會的集會通告,覺得既奇怪又不甘心,為什麼堂堂金文泰中學卻沒有聚會?

直至2006年,受母校慶祝八十週年校慶的熱浪所鼓動,才有校友決心籌組校慶聚餐。發起人找到我們的班長陳鏡墀和梁寶珠,1962班認購一席,連同其他各年份校友,去年三月的首次聚餐共有九席,是多倫多金文泰校友空前的盛宴了。事隔一年多,今次我班仍踴躍響應,共有十三位同學參加聚餐,一檯坐不下,於是我和寶珠便坐到鄰桌,有機會和其他年份的校友認識和溝通。

在這一檯,我和寶珠竟然變成後輩的學弟和學妹,原來在座的校友,是五十年代金中畢業生,最早的一位是1953年畢業,當時我們還是初小學生,老友相聚,談的當然又是如煙的往事。五十年代的金中和六十年代自然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校舍也搬了幾次,直至搬到堅尼地道才算有自己的完整校舍。雖然課室少,設備不足,但當時的同學已經感到很滿意了。

五十年代畢業的金中校友,正值香港經濟低迷不景,找工作非常困難,政府工每月薪金只有二百餘,聘請的全是英文中學第二班畢業生 (即是後來的Form 5) ,商界秘書文員要識打字、速記和良好的英語會話能力,也非一般金中學生所具備的,所以讀師範教書成為最佳出路。一位1956年畢業的學姊自己說:香港最早期的非學位教師,比司徒華還早出道。

畢業找工作固然不易,原來五十年代在金文泰讀書,也比六十年及以後的年代艱難得多。先是班級採金字塔學制,初中一有五班,升高中一只餘三班,高中三畢業只有兩班,我們在母校所見都是每級三班,雖然也有人留級,但從未嚐過金字塔淘汰之苦,聽起來真有些不信。也許學姊鑒察到我們不大相信的表情,她告訴我們一個真實故事:

初中三時有一位家境貧困、很愛讀書、但成績中等的女同學,派成績表的一天,不幸被淘汰出校,想到自己家貧,不可能支付私校的昂貴學費,從此便要輟學,激動之下,她跑上天台要跳樓自殺,幸得學姊等幾位好同學追上去,苦勸了大半天才救了她。之後的暑假,大家幫她轉私校,還湊錢幫她交部份學費,直至高中會考還借金文泰的講義,跟她一起溫習,結果這位轉校同學和學姊一班同年畢業,後來也找到工作幫家,完成一個好結局。

五十年代的金中,原來竟有政治審查和白色恐怖,師兄姊憶述當時的校長姓謝,到任後不久便審閱高中學生的中文作文簿,從作文習作中找出思想左傾或擁戴中共政府的學生,找到後便逼令退學。雖然五十年代香港社會的恐共和反共情緒相當高漲,但如此的秘密審查,仍然引起學生的不滿和恐慌,在中學內形成白色恐怖。這些憶述不知真確程度如何,不過聽起來已令人震驚。

上述兩大禍患在我們入學時已經消失,學制不著意淘汰學生,而校內學風嚴謹而自由,從沒有政治審查的傳聞,這當然是因為梁世華校長接任後撥亂反正,力抗上頭壓力,為金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使眾多學生安心完成中學階段,再次感謝梁校長!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