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族譜詩 黃志涵 | |||||||||||||
策馬登程適異域,任從隨處立綱常.... | ||||||||||||||
![]() |
||||||||||||||
明沅上月發表了一篇有關族譜的精采文章,他朋友所藏的線裝族譜其實是一件古董文物,極具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明沅有機會親自觀摩玩賞一回,已是一份難得的「物緣」,雖然花了一整晚時間替朋友譯出其中兩篇「行狀」,也很值得吧。 |
||||||||||||||
伍氏的祖先可追溯至伍子胥,其實打開中華姓氏考,差不多每一姓氏,都可溯源至春秋時代,甚至史前時代,這大概是「慎終追遠」的一種表現吧。例如「黃」姓可追溯到軒轅大帝的子孫,以封地「黃」為姓,已屬不知多少年的史前時代了。不過,在香港和美加唐人街所找到的黃氏族譜卻不從史前開始記載,一般都以南宋漢族大遷徙作始點,相傳當年的太始祖囑咐兒子南遷時,寫了一首勵志的七言詩給各兒,這首詩在各地的黃氏宗親會還可見到: |
![]() |
|||||||||||||
策馬登程適異域,任從隨處立綱常, 年深外境為吾境,日久他鄉是故鄉, 早晚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著祖爐香, 但願蒼天垂默佑,三七兒男總熾昌。 |
||||||||||||||
黃氏南遷時的太始祖以淺白易明的語句,勉勵二十一個兒子(三七兒男是指三乘七,古人詩中暗藏算術,此為一例)外出發展,各闖自己的新世界,植根異地,勿再戀棧於本來的故鄉。 南宋的思想和作品,現在看來仍然很有時代感。移民美、加、澳等地的香港人很多都已經將美、加、澳視作「吾境」,也能將這些地方作為第二故鄉,進而安家於此,立業於此,並且植根於此。原來南宋的黃氏太始祖已為一千多年後的香港人作出明確的指引。 年少時家中所供奉的祖先神位看到我父親是黃氏族中的第二十四傳,我這一代是第二十五傳。古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遠較現代短,假設四十年為一傳,則第一傳該是 AD990 年,正是南宋年代,可見憑所傳的世代推算,也頗符合史實的記載。 |
||||||||||||||
![]() |
曾向一些在港加居住的黃氏朋友探問,知否自己屬第幾傳,很多都茫然不知,也有一兩位從家傳的族譜看到自己是第二十四傳,如此一說,這兩位朋友便不再是同輩朋友,已是我的族叔,高了我一輩。可不知我班姓黃的同學,如:錫標、乃般、錦標、日兒、渭榴、國強、禮信、碧珊(群娣)、和紹平,可有那位是我們兄弟兩人(詠洲和我)的叔輩或祖輩?如有的話,我們願意請他/她飲茶致敬,以盡晚輩之禮。
|
|||||||||||||
主頁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