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甜酸苦辣

李美慶
心中的甜味不含糖份,
永遠不會超標....

每當在金中網頁上見到各位同學的作品,必然會令我面紅。他們的文章內容豐富,文筆精湛,相比我未成熟的小品,汗顏是「指定動作」。幸好有香香「網」主經常鼓勵,故此仍是厚著面皮,再三獻醜,依從老編的指令,試寫一篇對甜、酸、苦、辣的怪論。

幾年前我因服用一種藥性頗猛烈的特效藥,味蕾受損,嘴巴裡嚐不到「甜」的滋味。雪糕、朱古力、糖果、香蕉都是鹹的。喝一杯白開水或咖啡茶,都嚐到鹹味,好像在喝湯。好在除了吃不到甜,還能嚐到其他味道,未有成為一個「無品味」(no taste) 的人。剛好我本來就有糖尿病,要少吃糖份高的食物,嚐不到甜,反而減低了甜食對我的引誘,讓我能夠心安理得地吃我的低糖餐。常聽人說﹕「當上帝向你關上一度門的時候,衪同時亦會為你開啟另一片窗」,我想這也算吧!

嘴巴嚐不到甜味,卻絕不缺乏心境甜的感覺。我身邊有很多對我十分好的親人和朋友,他們對我的關懷、支持、慰問和幫助,令我心裡總有甜絲絲的感受,深深地感到親情,友情上的富足。由於這份心中的甜味不含糖份,永遠不會超標,那我也就欣然接受。

檸檬汁、各式的醋和一些水果,都是烹調食物時常用的味料,主要是用來平衡飯菜的味道,或增長食物的食用期。酸,配上甜或辣,是一個很好的配搭,能帶出飯菜的特色,世界各地的食譜中,也有不少酸甜,酸辣的美食。泰國的食譜,甜辣更是主要的味道。單是「甜」,有時會給人一種「膩」的感覺,配上一點酸,更能醒胃提神。

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偶然遇上一些會令人心酸的事,或因某人某事引來一點點酸溜溜的情緒,亦不失為生活上的一些警醒和調劑。不見他人心酸事,末必知自己身在福,沒有嚐到酸溜溜的心情,不會知原來愛得如此深。

以前曾看過名為「甜酸爺爺」的電視片集,描述一個快樂家庭裡爺爺退休後回到家中和各人相處的社會寫實劇。這家人因而在日常生活上有很多的轉變,有酸有甜,是一齣酸酸甜甜的好劇集。

苦,並不是一般人樂於接受的滋味。有關苦的成語和俗語特別多,有:苦口良藥、同甘共苦、苦盡甘來、苦不堪言、有苦自己知、苦樂參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有人苦口婆心,亦有人苦思冥想,有些事需要艱苦經營...原來苦是要「吃」,要「捱」的。末嚐過苦澀,則啖不出甘甜,苦得其所,畢竟也是件好事。

很多食肆的餐牌上,都會在一些辣味的菜式旁加上紅辣椒作記號,標示辛辣的程度,可見「辣」不是一種每人都能接受的味道,各人接受的程度亦不一樣。

嗜吃辣的人,無辣不歡,越吃越痛快、剌激。以前也曾買過一瓶,名為 "Run For Water" 的勁辣芝士醬。不能吃辣的,一點點在口中也會令舌頭發滾,喉發乾,大汗淋漓,可見辣味是一種挑戰,亦是可以選擇的。正如每人對接受辣的程度不一,不同人對人與事的容忍和接納量度都不一樣。當一個人的極限受到挑戰的時候,釋放一下自己辛辣的本能,只要辣得有道理,也無不可呢!

但願我們都能欣然接受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讓每天都是一頓味道均勻的菜式。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