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家
香茂榮
令我回想不少如煙往事,時光流逝,
悄悄地....

未回港時已約好家梧一聚,再訪潘海紅老師。當天約定到陶源飲早茶,除了家梧和我,還有林建、國煌、惠珠、明生和光漢。惠珠笑稱當年在金中沒有男同學約會她,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一次過有六位男生與她相約,聊勝於無,也堪告慰。當時言笑晏晏,談天說地,一樂也。

飲完茶,國煌有俗務纏身,先行告退,其餘各人準備乘車向半山潘老師家出發。還是女孩子心思細密,惠珠提議先買點手信,於是買了兩盒藍莓乾,給潘老師當口果。然後分乘兩輛的士向麥當奴道前往,沿途重睹昔日景點,彷若時光倒流,不禁緬懷一番。

到達潘老師的家,她的工人先開門迎接,然後入房間扶著潘老師出來接見我們。潘老師行動不太方便,然而雙目炯炯有神,臉帶歡容,欣切地招呼我們坐下,再囑咐工人奉上香茶。惠珠代我們送上藍莓乾給潘老師試嚐,老師十分喜歡,言謝之餘,臉泛微笑,老懷大慰。我們與潘老師談古說今,非常暢快,說起她五位寶貝女兒,老師如數家珍,盡顯慈母的體貼與關懷。

潘老師客廳的牆壁上,掛著何婉鴻老師(金中英文教師)的山水;吳慶廣學長(金中55屆)的花鳥;及潘老師自己親手做的十字繡風景畫,充分表現出潘老師品味的清雅,對舊情的珍惜和純樸的人生觀。我們繼續和潘老師閒話家常,惠珠又給潘老師介紹保健的中藥和養生之道。

拍照留念後,為了不妨礙潘老師休息,我們在依依不捨下告辭,在離別之際,潘老師對我們說:「以前我是你們的老師,現在大家是朋友好了」。家梧不假思索地回答:「一日為師,終生為師!」潘老師堅持由工人參扶著,送我們到大門口,還要親眼看著我們進入電梯。潘老師,妳永遠都是我們尊重的老師!

另一天,尹德勝做東請我們午餐相聚,因為同學不久前「羅漢請觀音」,請了德勝晚餐,慶祝他榮獲太平紳士的名銜,於是我又有一次機會與同學相聚。言談間,又說起我們在金中的老師,明生說他因為受了鄭漢魚老師的影響,方入了聯合書院唸物理。光漢提議去探訪鄭老師,於是我們五人,又乘搭的士往渣甸山出發。

路過我曾住十多年大坑道的舊居,令我回想不少如煙往事,時光流逝,悄悄地,頓然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司機得到光漢的指引,終於到達鄭老師的家。原來此處有點像桃花源,要有識途老馬的帶領,才可到達目的地。

鄭老師一見我們,馬上喜上眉梢。他仍然聲如洪鐘,我們又彷彿回到金中年代上物理課的時候,聽到鄭老師滔滔不絕,充滿自信,堅定而實在的教誨。鄭老師比以前消瘦,可是仍精神奕奕,面色紅潤,談起往昔的日子,仍津津樂道。

在鄭老師的家中,擺滿古董珍藏,檯椅是花梨木做的,非常典雅。四壁掛上了珍品,而且每樣東西也藏著它背後的故事。在露臺,看到前面有十多二十株松樹,非常茁壯青綠,原來它們是多年前鄭老師親手培植的,春風化雨,在金中,我們不是受鄭老師悉心教導和栽培嗎?

在露臺有一個百子櫃,載有很多工具,不同的螺絲和釘子等,原來鄭老師也是一位巧手工匠,家中很多東西都是他一手創造和修理的。在客廳的櫃檯上面,擺放了很多非常精緻的小相架,它們是鄭老師自製的。每個相架本來都是一個獨特的小鐘,鄭老師在玻璃和鐘面之間放了照片,別具特色。形狀有方、有圓,也有橢圓的,顏色有金、有銀及其他的色彩,鄭老師的心思和手藝,令我們嘆為觀止。

在露臺有一個花盆放在支架上,蓋了一塊圓形的白玉,上面刻有七隻栩栩如生的貔貅。貔貅是一種很奇怪的神話動物,有口可食,但是卻沒有排泄的器官,所謂「有入無出」,是理財的最佳吉祥物。鄭老師將白玉提起,原來在花盆底部,裝有一燈頭,可放燈泡,有一電線穿過花盆底部小孔,連接到電源,開了燈掣,就是一臺非常特別精緻的座燈,實用之餘,亦可供欣賞!

在牆壁上,掛了一具很大的蜥蝪標本和一把精緻的匕首,是鄭老師的孫婿購買之後,不能通過海關帶回美國而留下的。在鄭老師家中,還有許多珍貴的物件和它們背後的故事,不能盡錄,留待各位親自向鄭老師討教吧!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