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    書評(三)

黃志涵
繼承了草原狼那兇殘、好鬥、機智、進取、
永不屈服和拼死反抗的性格....

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在蒙古草原,全心全意地投入游牧工作和蒙族生活後,漸漸不單認識草原狼的活動,更加迷上了「狼性」。為了獲得「狼性」的第一手資料,他們主動參加初春的掏狼窩行動,在一窩六、七隻還未開眼的小狼崽中,選了最強健的一條雄狼崽,帶回自己的蒙古包,打算從小養大這條雄狼。

【北京知青養小狼】

按照蒙族傳統,草原狼是絕對不能養在家園的,因為狼是他們所尊崇的,狼是騰格里的使者,將狼養在家中成為寵物,是對騰格里的大不敬,會遭天譴。陳楊以「科學研究」為藉口,表示計劃將草原雄狼和母狗配種,生產高質素和體型健美的蒙古狼狗,足以在動物場上壓倒外國狼狗,為大隊創造新收入,甚至為國家創匯。

大隊的政治幹部受「創收入和創匯」的進取意見打動,批准他們的請求,不過養狼所需的食物得由陳、楊兩人在自己的口糧中騰出,大隊絕不額外供應。這兩個北京知青因此成為蒙古原上首兩個在家養狼的人,並因而得罪不少蒙古人。

在自己家園養狼,並不順利,當狼崽長成小狼時,他們已需要用粗鐵鍊鎖著狼的頸項,限制牠的活動範圍。其後小狼兩次不認主人,咬傷陳陣,導至陳楊合力將小狼的四只尖牙鉗短,以防牠再發狼性,咬傷其他人畜。日漸長大的小狼果然有不屈服、不低頭的狼性,所以鐵鍊給牠帶來的傷害越來越大,最後弄至頭頸傷口和牙床發炎而喪命,使陳、楊兩人內疚、心傷,和失望了很久,並且永久懷念養了三年的草原小狼。陳陣說在養小狼過程中,他以「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社會科學方法,深入了解狼的成長和個性發展,他發覺小狼雖然在完全隔絕狼群的環境下,仍然繼承了草原狼那些「兇殘、好鬥、機智、進取、永不屈服和拼死反抗」的性格,他深信這是「狼血」的遺傳作用。

【對狼血狼性深入研究】

陳陣離開蒙古草原,重回北京學術圈之後,以他對狼的深厚感情和深刻瞭解為基礎,對中華民族與狼性與狼血、狼性與狼圖騰、有關的歷史,做了十多年學術研究,最後提出一套「狼性、民族性、和歷代興衰」的歷史觀,試圖以單一化的因素闡釋中國數千年錯縱複雜的歷史發展。這無疑是一項很有創見和野心極大的學術嘗試。

【姜戎的歷史觀】

陳陣的歷史追溯遠至舊石器時代。他說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北所發現的「大窯文化」遺址,找到一個古人類石器製造廠,時間跨越舊石器早期至晚期,長達幾十萬年,距今約七十萬年,比北京猿人的遺跡還早了十萬年以上。因此西北草原的人類史比中原久遠很多,中原的原始先民來自西北高原和草原那些具有「狼性性格」的游牧民族。

【炎黃二帝源於羌族】

數十萬年以後出現的中華民族始祖炎帝和黃帝,也是游牧民族,炎帝族人被凶悍的九黎族首領蚩尤驅逐,直到涿鹿才有機會和黃帝族合作,大敗蚩尤於涿鹿,把九黎族逐出中原。黃帝族源於西戎羌族,生活於華北內蒙古,草原的延伸地,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們崇拜「天」,和大草原匈奴、鮮卑犬戎等族崇拜「騰格里」很一致。這位在中華歷史上首次被各族尊為「天子」的黃帝之所以殺敗蚩尤,是因為他具備游牧民族的背景和狼的性格。

『中華大地的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本是同根生,是騰格里之父,和草原大地之母生出來的一對兄弟。這兄弟不論怎樣打得血流成河,卻是共同創造中華的文明和歷史。一旦華夏民族在農耕的環境中軟弱下去,嚴厲又慈愛的騰格里天父,就會派「狼性」的游牧民族衝進中原,給「羊性」的農耕民族輸血,一次又一次地灌輸強悍進取的「狼性血液」,讓華夏民族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振奮起來。後來在軟弱的弟弟實在扶不起來時,強悍的哥哥就會入主中原,代弟弟掌管社稷,維持華夏文化,一直堅持到與西方文明相遇。兄弟兩族就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一個。』(狼圖騰,370頁)

【漢戎聯合滅紂立周】

利用上述的「狼血論」為理論框架,狼圖騰的作者姜戎分析了自商、周以後的朝代興衰更替。他認為周文王和武王時,漢人與戎狄雜居交融,得到了「半狼半羊」的優勢,所以能聯合八個西方戎狄民族,以少勝多,打敗商紂王的七十萬大軍,建立強盛的周朝,帝王被各族尊之為「周天子」。

【秦統一天下】

到春秋戰國時代,秦的基地在戎狄游牧區,秦穆公滅了十二個戎國,成為西戎霸主,受西戎的狼性格和狼圖騰影響極深。因此,秦王能滅六國,統一天下,贏政自封為:「秦始皇帝。」

這段歷史是『草原民族對華夏民族又一次狼性血液的輸血,大大沖淡了千年來從農耕生活中湧進民族血管的羊血,使剛剛又要羊化和孱弱的華夏民族性格,再一次剛強起來。』(狼圖騰,379頁)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