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狼圖騰 書評(四) 黃志涵 |
|||||||||||||
| 姜戎的歷史評論洋洋洒洒達五萬餘字, 看似自成一家之言.... |
||||||||||||||
【漢武帝狼羊結合發展為文明狼】 秦朝亡,劉邦建西漢王朝,漢承秦制和秦朝狼血。漢武帝深明儒家思想對「尊王攘夷、安邦定國」的重大作風,所以做到『狼羊結合、霸道王道並行,狼血和羊血大抵平衡,民族性格從秦朝的「野蠻狼」發展到漢的「文明狼」。維持了長達四百年的皇朝。』 (狼圖騰,379頁) |
||||||||||||||
| 【五胡亂華】 強盛的漢朝後繼無人。魏晉兩朝短暫而勢弱,到晉末,匈奴、羯、氐、羌和鮮卑、五個草原民族衝入中原,先後建立了「五胡十六國」。中原變成狼天下達一百一十年,期間群狼混戰,戰禍連綿,殺人無數,人口銳減,至本來受鮮卑族統治的楊堅,篡後周而立隋朝,中原才再為華夏漢人掌握。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氏是鮮卑貴族,所以其子隋煬帝楊廣是半個鮮卑人,是深具狼性的人。可是,這狼王卻因暴虐殘民,將江山斷送,被同樣具有鮮卑血統的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取代,立了華夏民族引以為豪的唐朝。 |
![]() |
|||||||||||||
| 【唐高祖及太宗具有鮮卑族血統】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主,文武兼備,也是第一位提出和落實華夷平等的皇帝,此舉將儒家提倡的「尊皇攘夷」廢棄,使草原民族勇猛進取的性格和農民族的精神結合,達到中國古代文明的頂點。 【狼性十足的蒙古帝國】 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是中國陷於狼性遠遠大於羊性的大動盪時代,突厥和契丹等族先後建立王國。之後趙匡胤建立北宋,可是建國初期,宋太宗兩次北伐都被契丹和遼國所敗,軟弱無能的宋朝無力收復華夏西北的大草原地區。由北宋至南宋,華夏越發變成軟弱的羊群,任由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的侵略以至滅亡。最後由狼性十足的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蒙古帝國,『給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最大疆土,將其他高級強悍文明國家推向遠方,為明清兩代確立疆土打下基礎,對現代中國人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元朝蒙古人統治中國是對漢族的一次及時有效的大輸血,再一次使華夏民族振作起來。』 (狼圖騰,391頁) |
||||||||||||||
| 【另一狼性民族入主中原】 姜戎認為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華夏土地上,發揮狼性和狼圖騰精神的頂點。元亡後,明朝君臣又恢復軟弱無力的羊性,直至東北草原的滿族滅明立清,華夏民族才再被輸入狼血,在康、雍、乾時代發揮狼性,為大清帝國拓展疆土,將蒙、藏、新疆、青海等西北草原,納入中國版圖。但此後,清朝各帝主,又久耽安樂,恢復羊性,以至被一群比草原狼更凶悍的「海狼」--- 歐洲各殖民主義國家所欺壓,差點被瓜分亡國。 |
||||||||||||||
![]() |
||||||||||||||
| 【對姜戎歷史觀的三點商榷】 (一) 姜戎的歷史評論洋洋洒洒達五萬餘字,看似自成一家之言。可是他的歷史觀一開始便犯了「過份單元化」的謬誤。他試圖抓緊「狼性」這一單元因素,解釋屬於「多因多果」的歷史事蹟。例如他將各朝代開國君主和勵精圖治的漢武帝、唐太宗和康熙帝都說成因為他們從血緣上具有「狼性」。其他眾多的昏庸皇帝,因為羊性過多,這種「事後孔明」的歷史觀,不單過份簡化事實,而且很為牽強。例如宋、明的開國君臣都中原地區的漢人,並無狼血和狼性淵源,為什麼又能推翻暴政,創立新皇朝?然而歷代抗禦外敵,忠勇報國的名將,都是深受「羊性」薰陶長大的,為什麼又能殺敗「狼性」的元清大將,豈非羊比狼更加強? (二) 姜戎對儒家思想有深刻批判,指它是助長華夏帝皇培養羊性順民,使民族性格懦弱怕死的幫兇。可是,另一方面他卻指漢武帝比秦始皇有識見,懂得採用儒家思想,做到『狼羊結合、霸道與王道並行,民族性格由野蠻狼發展成為文明狼』,這種說法明顯就是儒家的中庸道理,他不單對儒家思想有前後矛盾的看法,也間接否定自己的單元狼性理論。 (三) 姜戎對清皇朝,有很高評價,認為她為現代中國開拓和保有疆土。這筆功勞可以算在康、雍、乾的盛世,但清末自咸豐之後到慈禧晚年的不斷喪權辱國,「寧予外邦,不給家奴」的末代皇朝心態,差點使中國滅亡,這筆爛帳又怎麼算?是狼性還是羊性?清朝的末代君主宣統,是不折不扣的草原狼性後裔了吧,為什麼甘心為日本傀儡,做起滿洲國元首呢?姜戎太執著於自己所創立的單元歷史觀,不惜將歷史事蹟東掇西補地套入理論框架,以至寫出很多牽強和矛盾的論點,很難使人信服,也使整本巨著失色不少。幸好他所寫的四十五萬字小說部份,是非常出色的寫實文學作品,所以全書還是值得推薦的。 《全篇完》 |
||||||||||||||
| 主頁 | 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