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感
陸鈞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謂:『貪勝者易輸,要多則得少。』又曰:『沒空間便是有空間』。躁動求勝,憧憬滾滾金錢,忘卻風險,定然慘敗。而人逢絕境,不失信心,必能覓得出路。為自我行為負責,勇敢面對,汲取教訓,始不枉失敗一場。銀幣亦有兩面,而人生多變,更應就各方準備,以策萬全。

某君得悉身患絕症,僅餘一年壽命,不憂反喜。慰家人曰:『較諸突然死亡者,更有時限為餘生作安排!』

坊間有書,名曰『死前應做的50件事』,條目未曾深究,固亦因人而異也。長輩離世數月,遺屬始得法庭手令,往銀行取消帳戶。職員亦不吝提點:年長客戶,可考慮與配偶或子女設聯名戶口,若一方辭世,尚存者可隨時結束該帳戶,不必任何手令(此舉銀行與客戶雙方皆省時省力);而一般人亦有預辦『平安紙』,或安排身後事宜,減少爭端。更有預購墓穴者,蓋靈位有價也。

其言確是經驗之談。回想當年一屋二伙,家中所有文憑証件,多年皆由先母存於保險箱中,未有預作安排。及先母病重辭世,多番奔波,始能開箱取証。

另有長輩,子女97移民,未及帶領回鄉認祖尋親,常以此為一生憾事。當然,兩代人之歷史觀與鄉土情懷,亦大不同也。本人聞之有感,但求覓得『大鄉里』,當舉家起行,探祖尋源,不亦快哉!

任護理行業,常遇生老病死之問題,亦往往有無奈感。退休後,常有學無所用、荒廢武功之嘆。本人幼時之“批命紙”有云:“壽享六十七歲止”。妻子亦不時倒數,謂不日便可放下本人此一大包袱。曾與友人論及,閃過『時日無多、不求進取』之念。

友人曰:『設使大限指日可至,更應珍惜每天每人,欣賞每事每物;或曰應盡情享樂,歡渡餘年,此說本無可厚非,但有幸生而為人,四肢無缺,衣食不憂,且能肄業多年,得遇良師益友,曾否心存感激,努力回報?所謂謝蒼天、謝父母、謝世人。好趁有限時光,盡速行動,回饋社會,方可無負此生!』其言頗堪玩味。

境遇有順逆,壽命有短長。未敢影響世界,不求名垂青史;但望應為則為,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事事盡力,善用今天。重定方向,坐言起行。積極人生,諒應如此!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