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術仁心         黃志涵
鍾的身教使學生明瞭「臨急應變」和
「以技術補物資不足」的救人方法....

鍾尚志醫生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行醫教學三年中,當然有很多特別的經歷和感受。他共寫了十篇文章描述在這「最後的蠻荒」行醫的實況,和介紹這可愛的蠻荒地域。

鍾工作的地點是「巴新亞」首都摩爾斯貝港的總醫院,也是一所教學醫院。他維持每天早上八時查房看病人的規則,但他屬下的實習醫生和駐院醫生「極少能準八時集合,因為當地人的時間觀念比較模糊」,很多時他獨自坐在護士站等候。「時間觀念」是反映「文化差異」的重要指標,鍾很明瞭社會文化不會因為一個人驟然改變,所以他以「潛移」的柔性方法慢慢改變學生的不守時習慣,團隊就不會因為改變習慣而反感或喪失士氣。

「巴新亞」人口只得五百多萬,是貧困落後的國家,所以醫院的外科設施、儀器、和藥物都經常缺乏,有賴澳洲和其他先進國家捐贈,有時外國專家到訪施手術後,便把剩餘物資留下。林林總總的藥物、儀器和物料的數量都不少,卻沒有專用房間或專人負責收發和登記,全部堆放在護士長的房間,凌亂無章,但憑著獨特的記憶力和工作熱情,她能夠很快地找到鍾醫生和團隊在手術室急著要用的醫療物料。

在一次搶救一位槍傷病人的緊急手術中,鍾需用人造血管來修補傷者大腿的動脈血管,護士長說:早前澳洲專家曾留下一些,但找了十五分鐘卻找不到,因有同事清理她房間時,不明不白地將人造血管扔掉。藝高膽大的鍾醫生馬上改變手術方案,他要在傷者身上把隱靜脈解剖出來,駁入大腿動脈。人體的靜脈有活瓣,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用靜脈駁入動脈,便要把它倒過來安裝。

護士長問鍾醫生用什麼線駁血管,鍾已降低要求,要用「五個0的 Prolene ,針連線的」。護士長跑回她的房間,瞬間,已拿出一大包血管縫線,是澳洲醫生捐贈的剩餘物資。於是手術在艱辛曲折的過程中,終於成功地完成,為傷者保留了一條大腿。鍾的身教使學生明瞭「臨急應變」和「以技術補物資不足」的救人方法。

鍾有一個由三百公里外的深井用直升機送來的男病人。油井的醫生診斷病人患了睪丸癌,而且腫瘤已擴散全身,她將病人的一線生機寄望於鍾。

鍾不愧為外科大國手,收症後立即為病人做胸腔穿刺,抽出 1.5 公升的積液,使病人由「上氣不接下氣」恢復為較暢順的呼吸,捱過了第一晚。翌晨立即進行切除睪丸手術。手術成功,下一步是按癌細胞的分類和擴散情況,進行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但「巴新亞唯一的放射治療組於五年前因機器故障而解散了」,所以只能寄望於化療。針對睪丸癌的化療,需要同時採用三種藥,醫院只有兩種,是中國和澳洲所贈送的。

餘下一種要到首都最大的藥房訂購,藥劑師保証,如向澳洲訂購,兩天內必收到、兩個療程的藥需費 560 Kina( 約193 美元)。由於醫院並無此項預算,故鍾醫生自掏荷包。藥劑師受到感動,只收成本價,收了鍾 420 Kina (約145美元)。病人不單被精湛的外科手術所救,還得到私人贈藥,正是「仁術仁心」的最佳例証。

最初轉介這病人的油井醫生和鍾的團隊都替病人慶幸,因為 145 美元,對一個油井雜工來說,是天文數字,他自己不可能負擔得來。病人並不知贈藥的事,因為鍾囑咐各人不要說出來。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