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蠻荒地                黃志涵
被珊瑚礁包圍,漁產極豐,是釣大魚
和潛水活動的天堂....

鍾尚志醫生到巴布亞新幾內亞行醫教學時,很多朋友都誤會,以為他到了非洲,所以在他的「刀下再留人」中,除了講述行醫的情況外,也有文章特別描寫「巴新亞」的社會和文化特色(並附有彩色照片),使讀者有親臨此「最後蠻荒地」之感。

巴新亞位於菲律賓東南,澳洲以北。它和印尼共佔一個形狀似恐龍的大島。島的西邊一半屬印尼疆土,東邊一半就是「巴新亞」,面積頗大,約等於廣東省的兩倍半,但人口只有五百多萬,地大人稀是其特色。

五百多萬人口卻分成八百多個部落,各有其獨特語言、服飾、和生活方式。近萬年以來,幾乎完全和外界隔絕,部份土著一直過著類似石器時代的原始生活,直至十九世紀,歐洲探險家和傳教士到達,島的北部沿海地區才和現代文明社會初步接觸。可是島的中部山區由於地理因素,仍然保持孤立,但該處的祖先,萬多年前已在高地開墾種植,自給自足,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農業的四個中心之一。

為什麼其他三個中心(中國、埃及、中東)能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而新幾內亞仍停留在原始農業社會?原因是那裡的高山險峻,將各部落分隔,每個山谷裡的部落基本上和別的部落不相往來,各自獨立進化,沒有交流和融合,使八百多部落的語言、宗教、和生活習慣都各不相同,雖然國家已成立了半世紀,但政令卻不能遍及北海岸和山區。首都及幾個大城市和山區部落的文明發展進程,差距十分巨大。

鍾醫生的病人大部份來自首都和大城市,不過,他也有一篇文章描述為一個土著部落族長割除巨型臍疝的有趣故事(刀下再留人「織織復編編」),貴為族長才有機會遠道來首都住院求診和接受手術,其他土著便很難得此機會了。

鍾醫生說「巴新亞」的海岸線大多數被珊瑚礁包圍,漁產極豐,是釣大魚和潛水活動的天堂,「多處海岸水清時『能見度』達三十米,有五光十色的珊瑚,不可勝數的魚群,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更可見到第二次大戰時,美日空軍遺留在海底的軍機殘骸。」所以他認為香港人可以到「巴新亞」探險和旅遊。

不過,他提醒旅客說:「最令人關注的,可能是人身安全。當地經濟落後,失業率高企,城市中游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年輕人特多。失竊、搶劫、及毆鬥都時有所聞。」

此外,「這島國對辦事效率的看法和我們截然不同,切不能期望香港式馬上辦到的服務,否則只會臉紅、動肝火、跺腳,還是入鄉隨俗,享受一下島國的閒適罷!」

這真是很好的提示,很多自我中心的遊客,不論到那裡旅行,一律放不下自己習以常的一套價值觀念,處處以此為尺度衡量和批評別處的生活習慣和服務水平,結果成為自大狂妄的可憎遊客。近年來,中國大批國民出外旅遊,如希望在世界各地得到好的旅遊服務和尊敬,實在應以鍾醫生的提示為戒。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