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              香茂榮
聽到如雷掌聲,我的手心
已經濕透了....

在歐陽修的《歸田錄》,有一段「熟能生巧」的故事: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故事說明了「工多藝熟」的道理。小時愛看街頭表演,尤其是雜技,表演者年紀輕輕,卻能做出許多高難度的動作。例如表演軟骨功的,把手腳屈向沒有可能的位置,將自己放入比身軀小一半的圓筒中,完全違背正常身體的功能,真是匪夷所思。又有一女孩子單腳站在疊高十呎的椅子上,有人將飯碗拋向她另一隻腳,她用腳接過後,拋向她的頭上,如是者,她的頭上疊了十多隻碗,不知她練習多久,才能夠這樣表演。

有次我親身目睹一場驚心動魄的飛刀表演,表演飛刀者做了多次正中紅心的熱身後,走出一個天真漂亮的小女孩,站在一塊木板前,在她頭上放了一個鮮紅色的蘋果,表演者以黑布蒙上雙眼,拿著閃閃發光的飛刀,觀眾屏息著氣,鴉雀無聲,在電光石火間,飛刀離手,直向小女孩飛去,飛刀正刺中蘋果,插在木板上。五秒之後,才聽到如雷掌聲,我的手心已經濕透了。雖說熟能生巧,百無一失,但以生命來冒險,我還是覺得不妥的。

在運動場上,見到很多卓越的運動員,都能施展出渾身解數,但知否他們經過多少艱苦的磨練,才能有所表現。好像世運會中,在跳水、體操等項目,運動員的每個動作,都要極準確的做出。至於做高難度的動作時,在間不容髮的瞬息間,還要保持心態的冷靜,和肌肉的輕鬆,才能無誤的完成。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比賽前,每天都要花長時間去重複練習每一個動作。球類也一樣,有否看過國內乒乓球員的訓練?每天八小時不斷的推擋,只是其中一環而已,球技要純熟才能生花巧的。

魔術是一種熟能生巧的藝術,不是障眼法這麼簡單,必須有純熟的手法,瞭解觀眾的心理,還有良好的表演心態,才可以成功。一個成功的魔術家,能令觀眾看得如癡如醉,要靠很好的表演和新的創意。魔術並非一定需要道具、助手、台前幕後的協助,有時候只有手邊的小東西,也可以變出一個好魔術。魔術是一種特別效果,背後全無騙人之意,魔術其實很真,因為它擺明是假、擺明不是什麼特別法術,只是一種技術,一種藝術吧。

其實任何技術,都是熟能生巧的,如要舉例,比比皆是,如打字、射擊、電子遊戲等,數之不盡。講起熟能生巧的技術,扒手是表表者,倪匡在他的小說《瘟神》這樣形容扒手:

『從事什麼行業,最需要有一雙靈巧的手?外科醫生、鋼琴家、刺繡者、雕刻家,有沒有人想到過扒手呢?扒手,一定要從人身上竊取財物,而被竊的人,又一定處于清醒的狀態之下,所以,扒手要能得手,就不是很容易,不但要有極靈巧的手,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所需,懂得如何轉移他人的注意力。扒手自然也要冒當場被捉到的危險,可是表面上絕不能有絲毫慌張,這種鎮定功夫,要發自內心,要故意裝出十分泰然的神情。扒手在作業的時候,必然和目標十分接近,東西在人家衣服的口袋中,都貼著別人的身子,要把東西轉移到自己手上,安全撤退,這其間,須要扒手眼明手快,心靈手巧,簡直非外人所能想像。扒竊,甚至可說是一種藝術。』

看到這樣形容扒手,是否有點不以為然?甚至心中戚戚然,是嗎?但事實就是這樣,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世上,邪惡往往比善良高明,但不要因此而放棄,堅定自己的信心,邪始終不能勝正的!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