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安事變的悲劇人物 黃志涵 |
|||||||||||
完全失去行動和與外界接觸的自由, 其實比真的坐監服刑還難受.... |
||||||||||||
![]() |
||||||||||||
張學良在 1936 年 十二月十二日所發動的西安事變,是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啟動中華民族抗日聖戰的起搏器。假若沒有張學良的「拼死」挾持蔣介石進行兵諫,則蔣於當年十二月底便會向延安地區的中共中央發動大規模圍攻,使中國再捲入內戰,而日本軍隊也必會趁華北、華中和沿海各省兵力空虛的時機,大舉佔領這些地區。不用等待中國的內戰分出輸贏,中國已差不多淪亡,這時再有一批汪精衛之流的賣國漢奸出現與日本合作,則四億五千萬中國同胞,早於 1937 至 1938 的兩年間,便成為亡國奴了。 張學良於發動西安事變之後的第十三天,即 1936 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便不顧發動事變的伙伴楊虎城和東北軍各將領的反對,獨自陪同蔣介石、宋美齡、及宋子文等自西安乘坐專機飛洛陽。在洛陽軍校留宿一宵,翌晨九時,蔣介石的專機在四架戰鬥機的護送下,直飛南京,張學良則於一小時後,與宋子文同坐一機飛南京。至此,結束了西安事變的「挾蔣兵諫」主題部份。 |
||||||||||||
12月26日正午,蔣介石夫婦飛抵南京。這天前往接機者包括國府主席、各國軍政要人,和大批民眾。各省、各軍和工商界紛紛拍電祝賀,南京更舉行了數萬人參加的慶祝大會。這時蔣介石成為全國的英雄領袖,連共產黨也公開表明擁蔣抗日,接受蔣總統的指揮,蔣介石的威望和民意支持,達到一生的最高峰。西安事變,對他並沒有造成什麼損害,反而使他贏得最高的個人地位和威望,穩坐全國軍政及人民領袖的寶座,這其實是張學良送給他的一份大禮。 |
![]() |
|||||||||||
可是,送禮者卻於抵達南京的五天後,於12月31日在高等軍事法庭受審,被控以「劫持長官,躬行叛變」之罪。 翌日,軍事法庭便發表了對張學良的叛決書,主文是:「張學良首謀夥黨,對於上官為暴行脅迫,叛處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這裡,已不提「叛變」的控罪,是明顯的「從輕發落」,而對於楊虎城和其他東北將領,也沒有一一起訴。西安事變至此結束,張學良也達成「終止內戰,一致擁蔣,全國抗日」的無私目標,因為蔣介石回南京後果然暫時擱置「先剿共,後抗日」的軍政方針,開始籌策全民抗日的策略。 張學良「犧牲小我」,被判監十年,但蔣介石向政府要求特赦。蔣的呈文說:「...敬懇鈞府俯念該員(指張學良)勇於改悔,並格遵國法,自投請罪各情形,依據約法,更沛仁施,將該員應得罪刑,予以特赦,並責令帶罪立功,努力自贖,藉瞻後效,而示逾格之寬仁。」 |
||||||||||||
蔣的呈請當然被政府接納。不過雖赦免監禁十年,仍須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軟禁,完全失去行動和與外界接觸的自由,其實比真的坐監服刑還難受。而此刻開始,蔣介石所說的「帶罪立功,努力自贖」,全是虛言誑語,直至蔣介石和蔣經國先後在台灣逝世,張學良所受的軟禁仍未完全取消。蔣介石「明」的一手是寬大地為張學良赦免了十年刑期,但「暗」的一手卻削奪張的一切自由超逾半個世紀,是陰險殘酷的報復行為。 |
||||||||||||
![]() |
||||||||||||
西安事變除了促成「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外,也可說挽救了當時的中共中央,因為蔣介石所集結的大軍差不多已到位,完成包圍延安地區,雖然中共軍隊也不至於如蔣所說的不出三個月被國黨大軍消滅,但始終是軍寡力弱,困處於陝西貧瘠之區。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擱置消滅中共中央的計劃,中共遂得到存活的空間。因此,西安事變中,蔣介石、中共中央、和抗日大業都是贏家,只有張學良一人成了大輸家,大半生被蔣介石軟禁,失去率軍抗日的機會,失去重回東北的想望,也失去後半生生活的自由。 他是一個大時代裡勇敢、率真而又有兵權的人,本可以幹更大的抗日事業,可惜他錯信了一位曾經被他盲目崇拜信服的黨國領袖。這領袖無法無天地囚禁了他大半生,使這位對日寇滿懷家仇國恨的「東北少帥」,一生都沒有率兵「殺日寇護國土」,以洗脫「不抵抗將軍」污名的機會。 他真是一個悲劇人物。 |
||||||||||||
主頁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