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之旅 (三)
千年古土樓

黃志涵

有很多座建築,還被國家列為五A級
受保護文物....

外出旅行,最不如意的就是遇到壞天氣,這次福建的四天旅程,竟有三天是大雨天,加以參觀的景點多是山區野外,大家需把傘而行,顧得遮住相機和鏡頭,便得讓雨灑衣衫和面頰,行走得相當尷尬,瀟灑心態盡被風雨淋走,對遊興當然大打折扣。

行程第三天,整天在永定縣的鄉鎮間參觀各處著名的土樓。原來在福建省共有二萬多座年代不同、大小不一、結構各異的土樓。建造和居於土樓的都不是閩南人,全是來自外處的客家人,他們移徙到福建後,多數選擇在人煙稀少的僻遠山區定居,採取自給自足,與人無爭的生活方式。因此數百年來都未被特別留意,仍能默默地生活在自我世界。土樓被吹捧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自此也就成為旅遊熱點,有很多座建築還被國家列為五A級受保護文物。

土樓的建築材料很獨特,全是生土、砂坭、木屑、和紙片等雜物混合一起,然後不斷大力樁壓打成為厚厚的土塊,其中不含磚石,但卻非常堅固強韌,經歷數百年的風吹雨打、山洪地震而能矗立不倒。

客家人遠在幾百年前建造土樓,當時並沒有建築圖則和規劃數據,也沒有吊機和起重機械,只憑當時的人力和土法工具便能築起五、六層高的三百六十度渾圓高牆,並以之為靠背建房築戶,足供數百至千多人居住一起,的確是民間建築技術的極致。

行程在大雨中進行,領隊很專業,壞天氣雖然阻延了行程,卻沒有改變或取消景點。早上首先參觀永定縣洪坑村的振成樓,此樓號稱土樓王子,是一座中西合壁的高大圓形土樓,其先輩大概出了不少有功名的士子和官宦,在神樓主廳留下很多聯楹和詩句,其中一聯寫著:「帶經耕綠野;愛竹嘯名園」足見振成土樓的先輩亦耕亦讀的儒者心態。由於黨總書記胡錦濤曾到此土樓考察,因此聲價十倍,成為旅遊局大力宣傳的熱點。

之後參觀高北村的土樓群,這一建築群的核心位置有一座號稱「福建土樓王」的承啟樓,這是環數最多和最高的圓形土樓,每一環等於一條很長的環形街道,有很多經營茶、煙、小食、工藝品、服飾的店鋪,其中一間土煙舖的規模較大,已在土樓內經營了三代,而且曾是很富有的人家,雖然現在土煙生意已式微,但子孫輩仍留守著祖業,可算是有心人了。

胡錦濤考察福建土樓時也到過此處,他在此的留照,樓內四處張貼著,這大抵有助他們維持「土樓王」的聲譽吧。

隨後參觀的福裕樓、奎聚樓、順源樓和遺經樓都是幾百年前的土樓,大致上保留得相當完整,沒有大損毀。不過一座號稱有千多年歷史的最古老土樓馥馨樓,卻顯得殘破得支離破碎,四週的土牆多己崩塌,環內只餘一兩間算是完整一些的破房戶,戶主是一個自稱是孔子後裔的鄉下漢子,他一面向我們奉茶,一面帶出一本古舊殘破的族譜,以帶鄉音的普通話向我們唸誦幾十代孔子家族的排行名字。他免費奉茶是敬客的表示,他期望於我們的並非茶資或禮物,只希望我們聽完他介紹族譜才離去。他和馥馨樓一樣,都是快將湮沒於時代洪流的古老遺物。

《本節完,全文待續》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