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香港核心價值(二) 黃志涵 |
||||||||||||
港人的集體意識,有較多機會 凝聚和成熟化.... |
|||||||||||||
![]() |
|||||||||||||
研究社會的核心價值,是社會學的課題。如果採用量化方法,可以在社區全人口中抽取一個大型的隨機樣本,訪問樣本所包括的人,從之綜合出大眾的意見。質化的shoo方法,可以採用內容分析法,以報刊雜誌、專欄文章、小說、課本、公眾演詞、甚至學生作文習作為分析對象,然後歸納出核心價值。量化和質化之外,還有一個宏觀的觀照洞識法,需才識學養和經驗皆很豐厚的學者方能勝任。他們透過長期深入觀察,觀照直透繽紛現象的底層,然後歸納和抽出核心價值。 |
|||||||||||||
九七回歸前,香港的一個重大核心價值,是「維護自由」,回歸後,這核心價值有所改變,成為了「維護自由、推動民主」。
從一九四五至九七年,作為英國的一個殖民地,香港基本上沒有民主。早期的巿政局民選議席,是香港民主的起步,當年的民主鬥士,首推葉錫恩、胡鴻烈、和貝納祺,他們局限在非常狹小的政治舞台上,奮力揮舞著民主旗幟,但成效不大,廣大的香港巿民沒有受到他們感召,以民主作為追求的目標,因為當時大家著眼的是自由,包括就業、言論、出入境、和日常生活的自由。 |
|||||||||||||
![]() |
|||||||||||||
與中共政權統治下的中國大陸,和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相比,香港巿民似乎有很多生活上的自由,雖然部份自由其實不是法律上訂明,而是港英政府故意不嚴格執法而「漏出」來的放任,例如港英政府假如不是在平常時刻放鬆執行「非法集會法例」和「游蕩法例」,則港人所引以為傲的不少生活自由,早被大大削減和約制。所以直至回歸前的八年,中國發生了六四民運,香港的社會價值觀仍是以自由為核心,民主只屬附從地位。 |
|||||||||||||
![]() |
六四民運以至香港回歸後十五年,香港經歷了多場財經、政治、和社會的大動盪和危機,港人的集體意識有較多機會凝聚和成熟化,於是很多人看到香港人要的不單是貌似「自由」的「放任」,而是要法制上的民主,因為這才是維護自由的最有效方法。
每年大規模紀念六四的活動,就好像為港人心中的民主幼苗不斷地澆水,使幼苗年年長大,反廿三條立法大遊行和倒董運動,像是肥料般助苖生長,加以很多港人對董、曾、梁三位特首都不滿意,更使港人深深體會到爭取民主是現時的首要責任。 |
||||||||||||
沒有民主便沒法選出有誠信、有承擔、和合意的議員和特首,而且真正的民主制度也是辨別出「兩制」的基石。香港人的第二首核心價值 -「維護自由、推動民主」於此確立。
|
|||||||||||||
主頁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