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核心價值 (三)

黃志涵

他們英勇忘私的高貴形像
早已深入人心....

九七回歸前,香港人很多次表現出一窩蜂爭先做某些事的集體行動,那種爭先恐後奮力爭取的拼勁,例如通宵排隊拿取幼稚園和小學入學報名表、排長龍買樓花和股票、排隊打尖領取居英權申請表、和搶購米糧食品等,令外地人士對港人另眼相看,半帶驚懼半帶憐。這些社會集體行動其實源於一項「唔執輸」的核心價值,唔執輸除了可得到經濟利益外,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是一個「叻人」,一個經得起社會「汰弱潮流」的醒目香港人。

回歸後,這核心價值雖然繼續影響港人,但卻加入了另一看來與「唔執輸」相反的核心價值,就是「肯犧牲」。

回歸前,香港的消防員是最勇於為工作和為巿民犧牲的公務員,歷年來,在火災、颱風、和暴雨中救災救人殉職的英勇消防員為數不少,他們英勇忘私的高貴形像早已深入人心。回歸後,香港的醫護人員在沙士危機中表現出緊守崗位、拼死不退縮的專業精神和高貴情操,結果也有多人英勇殉職,為拯救巿民而獻出寶貴生命。他們為抗沙士疫症作出重大貢獻,也為香港醫療衛生界樹立了典範。

在教育界,兩位年青老師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山火災難中,捨身救出被火圍困的學生,終至喪生火場,他們的犧牲突顯了崇高尊貴的師生情,也成為「肯犧牲」的另一典範。

在旅遊界,一位年青的香港旅遊團領隊,在馬尼拉狂徒劫持香港旅遊車的慘劇中,拼死保護團友,終於在狂徒屠殺港人時,首先中槍罹難,英勇殉職。在香港,教師和旅遊領隊並非高危職業,從業者原不需懷著犧牲的心理準備,但當他們處身在某個特殊情境,需要奮身捨命時,他們卻不猶豫地肯為工作而犧牲,這是香港回歸後慢慢冒起的新核心價值。

要注意的是:「肯犧牲」並非取代了「唔執輸」,兩者是現時在香港社會並存並行的核心價值,所以在香港,仍可看見通宵排隊認購上巿股票、排長龍擠兌超群西餅券、和到超市搶鹽、搶米、搶奶粉、搶水的嚇人場面。

看似相反而且又並存的兩項核心價值,其實都以「自我」為中心,唔執輸是要自己不落後於他人,也是說不被他人佔自己便宜;肯犧牲是自決自願的行為,更不受他人掌控。這兩者的混合體,是最有香港特色的第三個核心價值。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