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旅行

黃志涵

抱著一種犯難的心情,我竟然
走到長洲去了....

在香港慶祝畢業半世紀的金中 62同學,有機會結伴旅行了大埔、長洲、和海洋公園。朝珊在「久願成真」文章說,這是她畢業後多年的願望,「等了五十年終能實現」。

在我們的年代,金文泰中學每年都有旅行日,多數是由班主任負責,每班自行選地點和組織。不過,有一次卻是全校上下午十多班一齊,由校長帶領,租用油麻地小輪一整天,由港島中環海外線碼頭出發旅行梅窩,有專船接送,沒有其他乘客擠迫,對初中學生而言,上落船安全得多。雖然金中當年只有數百學生,一艘小輪的戴客量足夠有餘,但這天卻裝不下我們,因為在船上全部學生解除了課堂的規則束縛,大家開懷大講大笑,聲音滿溢,小輪超載。

船泊碼頭後,全部師生上岸,分班分隊遊覽銀礦灣、梅窩舊村、和貝澳等名勝,午餐則自備自理,下午齊集在梅窩海灘的一間大別墅,自由遊玩參觀,據知別墅主人是金中校方的好友,所以慷慨借出地方給全校師生使用,盛情可感。

高中時,由於班中有很多同學來自大埔,所以一群男生組織了一次新娘潭野餐旅行,順便可以探訪大埔的同學,成員共十餘人,在新娘潭中的石堆上,赤膊拍照,遂留下一幅精采的排骨圖。

當年香港青少年瘦骨仙遠多於胖子,和現今剛好相反,於此,可見香港社會發展情況的一斑。說是野餐,原打算在潭邊埋爐烹煮飯,砌灶炒菜,可是帶飯煲的同學忘了帶煲蓋,能想像這野餐是怎樣煮成的嗎?

畢業後,一群以曉明社為骨幹的同學仍保持了幾年緊密的聯繫,這期間,也安排了幾次旅行,包括港島龜背灣海浴、沙田村探鎮球、牛潭尾訪鴻攀新居、爬獅子山探紅梅谷、和長洲游泳扒艇等。每次參加人數不多,都不超過十人,交通食用都很省儉,因為除了已教書的幾位,其他人仍在讀書期間,大家仍維持著純樸的生活方式。

這幾次旅行中,印象最深的是由康琪安排的長洲行,那是 1965 年8月,雖然是暑假,但我就讀的崇基社會學系已安排了連串學術活動,旅行日子剛巧和學術活動撞期,我的日記寫下這樣的記錄:

『忘卻了研討會,也忘卻了著名的社會學者楊教授的演講,不惜缺席曠課,不惜失去聽講的難得機會,抱著一種犯難的心情,我竟然走到長洲去了,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金中舊友嗎?本來是決定不去的,但始終理智敵不住友情,不只會被系主任視為偷懶,還可能影響了明年選讀「農村社會學」的機會,唉,不敢想下去。』

那天節目包括碧海泛舟、淺灘習泳、和環島探勝,一行六人都是很熟絡的好友。

大家細談三年來的經歷,暢言無阻,盡訴心中情,回復三年前金中畢業時的歡暢時光。旅行結束時,心情坦然,無憾無悔。這次長洲行,可算是最難忘的一次金中旅行。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