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十六)

黃志涵
對於小欖之行,周琪感到
緊張和興奮....

香港醫務衛生署直接管理很多間政府醫院,包括精神科醫院。各醫院每月,向統計組提交報告,將院所的病床、新收病人、出院病人、死亡等數字分項列出。統計組將每月數字編成時間序列,使每一醫院兩年內的主要活動一目了然。主管醫院服務的副署長和助理署長便可根據這些時間序列數據,遙遠監控全港各區醫院的活動、主要業績、需求轉變和面對的突發問題。

周琪每月抽不少時間察看和分析各醫院的月結數字,作為高級統計師,他對數字比較敏感,譬如院所的死亡人數,若在某一、兩個月有較大增幅或減幅,他會很容易察覺,並且可以計算出,這增減幅度是否因「或然因素」引起。若是,則無須深究;若否,則表示事出有「特因」,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所以必須嚴謹地追查「特因」,找出事件根源,以免因疏忽不察而爆出重大醫療事故。

一九八五年夏,周琪察看小欖精神科醫院的月結時,發現住院病人的死亡人數增加較多,之後連續兩月都出現相似增幅,進一步分析,發現老年病人的增幅高於其他年齡組別,而且時序增幅和年齡增幅,皆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表示「很可能」事出有因。為了探查事件,周琪首先聯絡了一位素與統計組緊密合作的首席醫官盛醫生,他主理醫衛署的研究工作,也專責向統計組提供醫學上的專業支援,是統計組的醫學導師。盛醫生同意周琪的統計分析,認為有必要問底查根,於是由他出面通知小欖醫院,約定日期到該院會見行政主管、查看病人紀錄、和約見部份當值醫生。

對於小欖之行,周琪感到緊張和興奮,他明白這次類似「醫療審核」的探訪,對小欖醫院構成相當壓力,在醫衛署總部也引起一些關注;對統計處而言,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幸好兩個部門都沒有反對或勸止,所以周琪和盛醫生依期出發。

由於公事出差,可以坐醫衛署專車,早上八時從銅鑼灣出發,九時半已抵達小欖醫院,行政主管得知來意後,很積極配合,分別召來負責日常紀錄和列表做月結的大寫和文員,囑咐各人如實回答一切問題,同時將數月來死亡病人的檔案牌板搬來,讓盛醫生逐一檢視查核,最後將幾位曾簽死亡文件和填報死因的醫生請來,就某些死者的住院資料和死因,進行討論和交換意見。根據規條,死亡文件上所寫下的一切,盛醫生無權更改,縱有疑問或不同意,也只能交換意見。

盛醫生和周琪很專心地勤力工作,用了五個多小時,終於搜集了所需的資料,其中包括:醫院紀錄部門的工作流程圖、來自近十位員工和醫生的訪問及討論紀錄、和數十頁病人檔案撮要。離開小欖時交通已很擠塞,花了近三小時才返回總部。

盛、周二人聯手努力,閉門工作了一整天,終於查出老年病人死亡數字,顯著上升的真正原因:

o當年夏天,醫院曾發生院內傳染,使長期住院的老年嚴重精神病人,大大增加感染肺炎的風險,最後也真的有不少老年病人患肺炎死亡,增加了死亡人數。

o同一時期,醫院負責紀錄和列表的資深文員他調,兩個多月後才有人願意填補空缺,其間積壓了不少死亡個案。接任人屬新手,處理積壓個案時,不很明暸死亡個案必須按死亡日期追補一、兩月前入數,以為今月處理便入今月數,於是人為錯誤地將積壓的死亡人數,加到他接任後的兩個月。當積壓個案清理完畢,人為的錯誤增幅也便消失。

真相大白,大家放下了心頭大石,因為事件純因兩件偶發事件相撞而發生,屬無意的人為失誤。證明沒有殺人狂魔在精神病院作祟。

( 人在職場系列結束)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