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夏威夷華人

黃志涵
陳芳僱用同是來自廣東的同鄉,做起生意
自然有更多優勢....

華人在夏威夷生活的正式紀錄始於1852年,中國第一批合約勞工抵達夏威夷。當時清朝道光皇帝剛死了兩年,由咸豐皇帝繼位,在這之前約十年,清政府已依鴉片戰爭賠償條款,將香港割讓給英國,香港便由一個漁農夾雜的小島,發展成貨品和人口集散的商業海港。很多向外輸出華人勞工的「豬仔船」都曾在香港活動。

第一批中國勞工全部招自廣東省,其中約七成的籍貫是中山縣,這批年青力壯的勞工多數在夏威夷各島的甘蔗園做苦力,由於工作勤奮而且肯花心思,所以十年後便有不少人在各島發展出批發和零售業,沿著社會階層的梯級向上爬升,不再是只供蔗園白人老闆支配的最低階層苦力勞工。

正當華人勞工的社會地位漸升時,這時在華人社區出現一位地位特殊的人陳芳(Chun Ah Fong),他不是「賣豬仔」來的苦力,而是直接來做生意的華商,由於他教育程度較高,據說曾在清朝考取過功名,又識講些英文,所以抵達夏威夷後便從事蔗糖生意,他的生意做得很好,賺了很多錢,原來夏威夷原住民雖然很早便種植和食用甘蔗,欲不懂得製造蔗糖,來自廣東的勞工最早引入製糖技術,當年很多蔗園都曾採用中國技術,陳芳僱用同是來自廣東的同鄉,做起生意自然有更多優勢。

陳芳和當時統治夏威夷土地的皇帝很有交情,維持極和洽的關係,他很懂得利用自己豐厚的財富,為夏威夷皇族服務,他曾斥巨資,為一位夏威夷皇族舉行轟動全島的盛大生日宴會;曾以龐大財力協助一位皇子繼承皇位,登上統治者的寶座;更傳奇的是迎娶了一位夏威夷公主為妻(也許是平妻或妾,因為當時陳芳已有妻兒), 使自已經常與貴族為伍,儼然是上層夏威夷社會的一份子,在華人社區中,還經常流傳著一幅陳芳和夏威夷皇帝策馬並行的相片,是最早期華人融入夏威夷上層社會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夏威夷華人一向和原住民相處得很好,主因是原住民保有的「海洋民族文化」,是一種和平,友善、兼容性極強的文化,他們對外來的人並不仇視或排斥,他們樂於接納外人,讓大家和平相處。當年離家鄉謀生計的華人,多數年青力壯、勤奮耐勞、而且謙恭禮讓,所以很容易便和夏威夷原住民結成朋友,就在美國、加拿大經常排華逐華的悲慘歲月裡,有大量華人聚居的夏威夷,卻沒有發生同樣的悲慘事故,所以到夏威夷謀生的華人遠比到美加的幸運,他們在太平洋深處找到一片樂土。

華人和原住民大量通婚,是華人得以安居夏威夷的另一原因,據傳夏威夷女士很喜歡華人青年的勤奮盡責,和濃厚家庭觀念,所以孤身漂泊在遠洋的華人,也不難找到婚姻對象,婚後他們便能扎根於夏威夷,達到年深外境為吾境的境界。

華人普遍信奉基督教是另一助因,夏威夷原住民在白人傳入基督教後不久,便廣泛信奉,成為虔誠教徒,華人到達後雖然不少人仍保留祭祖等中國傳統活動,但信奉基督教的人數卻不斷增加,自1880年後已自設華人教會,並從香港請來牧師主持事工。相同的宗教,使兩個族群更易和諧包容,也使夏威夷華人避過迫害。其實1882年美國實施的排華法,不獨使美國華人蒙受巨禍,對夏威夷的華人也開始有威脅,幸好當時夏威夷仍非美國屬地,和平友善的夏威夷皇族仍有權力讓華人避過一劫。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夏威夷已成為受美國政府保護的屬地,1941年日本軍政府派空軍成功突襲夏威夷珍珠港,美國被逼向日本宣戰,很多夏威夷華人敵慨同仇,奮勇參軍,立下不少戰功。戰後他們的愛國行為,受到美國政府和夏威夷民眾肯定,確立了華人在夏威夷的公民地位。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