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29年(二)

黃志涵
對華人社區的市場潛能沒有信心,所以
不會再跟進。。。。

在多倫多生活了 29 年,我已由壯年轉入初老期,這些年中我一直任職安省醫療衛生廳,超越了法定退休年限,才於66 歲結束職業生涯,開始退休歲月。

我們很幸運,決定移民後,便有一對早我們幾年移民的好友,肯承擔重大責任,為我們購入多市舊猶太區一間平房,使我們一落機便有「家」可歸,不用寄住親友家中。好朋友認為居住舊猶太區,遠勝於居住在華人密集的士嘉堡區,因為孩子在學校有充足機會學融入主流文化,不會讀完小學和中學、還是自我封閉在華人學生的小圈子,沒有機會認識和吸收加拿大文化,完全達不到移民和落地生根的目標。

家既安,隨著便找工作。足足用了八個月時間才找到第一份工。其間遇到很多熱心的人,例如我帶著履歷表到加拿大統計局硬闖自薦,遇到安省分局長的秘書,她聽完我的陳述,便立即拿了我的履歷表走進局長室,她說這人的學歷和經驗這麼適合,請求他給我一個見面的機會。局長是個開明的人,果然叫她約同副局長,一週後和我見面。


他們開門見山地說,本年財政預算沒有餘款聘用全職或兼職人員,所以對我愛莫能助。不過,副局長說長久以來,華人社區對加拿大統計局出版的眾多刊物,似乎沒有什麼興趣,假如你能針對這問題寫一精簡的建議書,為統計局建立新的華人市場,這可能需要聘用一個或半個員工負責推廣和落實計劃,你很有機會成為這員工。

我很用心地用了一星期時間研究,甚至到渥太華統計局總部,搜集有關各族裔人口購買和運用統計局出版刊物的數據,再以三天時間撰寫包括多項具體措施的報告。交了這份「義工報告」後,等了四星期,終於得到副局長的回覆:很多謝你寫了一份很有趣和深度的報告,不過,我們對華人社區的市場潛能沒有信心,所以不會再跟進。我做了兩個星期義工,認識了統計局的局長和副局長,結果並沒有找到工作,不過秘書女士的熱心幫助,使我十分感動的。

一間癌症專科醫院舉行開放日,我去參觀和踫踫找工機會,在人事科和一位顧問交談,告訴她我是新移民,想申請醫療資料整理工作,並交她一份履歷,她看後說,你應該做醫務統計師,我替你找適當的主管見面,即說即做,找到癌症中央登記冊的主管,約他立即見我。面對這種即時的見工面試,我當然不能推辭,我努力參與,雖然幾次都不成功,但能夠頻頻遇到這些熱心人,使焦急的心情稍得舒緩。


除了無準備的見工外,當然也有些很正規的見工,第一份是安省房屋廳的規劃顧問,由於不是自己的專業,很多間題都無法快速和圓滿作答,見工不及格是意想中事。

第二份正規見工,是醫療衛生廳的策略顧問,完成兩小時半,由三人主持的正規面試後,還有兩小時的筆試(不用電腦的真正筆試)。見完這份工,我覺得很滿意,自信心好像回來了。可是又等了一個月多仍無回音,電話查詢找到主考人,他說:大家對你的表現很滿意,尤其筆試部份,你得第一,可惜綜合結果你是第二名,我們非常惋惜,希望你一定要繼續申請本廳的其他空缺,祝你成功。

第三份正規見工,來自多倫多市公共衛生部,去信自薦後兩星期,在晚上八時收到一位經理的電話,約我三天後見工。原來並非很正規的面試,只有他一人見我,隨便交談半小時後,便介紹我見他副手,她是香港人,來加二十多年,很能融入主流社會和職場,交談大半個鐘,沒有問專業問題,沒有任何承諾,便送我離開。

又等了兩週,經理來電說很滿意,基本上會聘用我做半年合約的全職流行病學家,不過他現時已沒聘用新人的預算,問我可否等一兩個月,我根本無法說不,幸好真的在兩個月後便得到一份半年的工作合約。上班報到的一天,心情興奮愉快,好像放下心頭大石,因為失業八個月後,終於可以重入職場,用自己的專業,在合適的平台上再發展事業。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