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戊戌新春 黃志涵 | ||||||||||||
歷史上中外革命必有流血犧牲, 方能成功。。。。 | |||||||||||||
![]() |
|||||||||||||
踏入戊戌年,立即想起的是120 年前晚清的,「戊戌變法」,這場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由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有志之士協力推行的政法大改革,只經歷了103 天便被袁世凱出賣,由慈禧太后及清朝權貴出手,以武力血腥鎮壓,盡削光緒皇帝之權,並將他軟禁於皇宮內的瀛台,史稱「戊戌政變」。光緒一直被囚禁,直至不明不白地先慈禧太后一天突然去世。 光緒皇帝被囚,康、梁、譚及其他弟子,皆被清政府緝捕。康、梁被英國及日本領事館所救,逃離中國,得保性命,但譚及其他學生紛紛被捕,譚被捕前並不躲藏逃走,可說是從容就逮,他對朋友說,歷史上中外革命必有流血犧牲,方能成功,他願成為犧牲第一人,他也藉此向光緒皇帝表明忠君䕶主的決心。 他被囚於大牢等待處決時,曾於壁上題詩明志,其中兩句慷慨激昂,流傳百多年傳誦不衰: 「我自橫刀看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
![]() |
|||||||||||||
他這兩句詩,深刻地表明以死激發人心的決心,所以當他的摯友大刀王五潛入大牢,要將他救走時,被他堅決拒絕,他堅持以鮮血喚醒當時佔大多數不辯是非、愚昧無知的老百姓。可是,歷史証明譚嗣同的犧牲並不生效,真能喚醒老百姓的,是其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多次流血革命,直至黃花崗烈士的鮮血,灑遍廣州城,才有效地喚醒人心,使多數國民信服了「滅清救國」的革命思想。 所以在現代史中,「戊戌」的重要性絕對在「辛亥」之下。辛亥革命的成功才使滿清皇朝滅亡,迎來符合世界潮流的中華民國。 |
|||||||||||||
主頁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