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疊聲和韻腳規律談唐詩格律(三) 靳杰強 | ||||||||||||
這裡只談唐體詩,即自唐以來名為 近體的詩。。。。 | |||||||||||||
![]() |
|||||||||||||
總結起來,每句的嚴從和不論的規則如下: 1)二四五六分明 2)最低限度要有一次疊平聲 3)如與 2)無抵觸,一三不論 這樣,包括自由度的格律便如下表所示: (一)首句單平腳起韻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囗平囗仄平平仄 (甲’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囗仄囗平平仄仄 (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囗平囗仄平平仄 (甲’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二)首句雙平腳起韻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囗仄囗平平仄仄 (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囗平囗仄平平仄 (甲’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囗仄囗平平仄仄 (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三)次句單平腳起韻 囗平囗仄平平仄 (甲’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囗仄囗平平仄仄 (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囗平囗仄平平仄 (甲’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囗仄囗平平仄仄 (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四)次句雙平腳起韻 囗仄囗平平仄仄 (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囗平囗仄平平仄 (甲’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囗仄囗平平仄仄 (乙’句) 囗平囗仄仄平平 (丁’句) 囗平囗仄平平仄 (甲’句) 囗仄平平仄仄平 (丙’句) |
|||||||||||||
![]() |
|||||||||||||
兩式常用非律句 很多談詩律的文章都談到拗體和如何救拗。拗句即是非律句,凡不遵守上面列出甲’乙’丙’丁’句的都是非律句。但歷代詩人在詩中也用到一些非律句,其中有兩個句式很常見。它們都是「拗句自救」類型,即在拗句該句中作其它改動使它有較好的聲律。我們在這裡談談這兩個句式。 (A)囗仄仄平平仄平 這句式可視作上面列出第四字孤平句,而在第五字處用平替仄。我們也可以用疊聲的規律來了解的。句式(A)剛好又符合嚴從和不論的規則 2),雖有第六字孤仄的毛病,還是取疊平聲和暢的效果。 (B)囗仄平平仄平仄 這句式可視作上面列出的第六字孤平句,而第二和第四兩字,平仄互換。這種的更換仍保存一個疊平聲,是它可以接納之處。作詩的人都不想以辭礙意。這可視作自由度的增加,給作者多點選擇。 拗句和救拗的類型不止於這兩款,其它都波及其它句子,這裡便不討論了。 |
|||||||||||||
![]() |
|||||||||||||
![]() | |||||||||||||
結語 近來發現很多朋友都寫詩。這固然是他們對中國詩詞,自少浸淫,有著深厚的感情所致。另一方面,現在資訊發達,要看前人的詩,很容易。要學習作詩,很多網站都有指南。要查韻部和四聲都可以在網上很快得到答案。這些都是學寫詩的有利條件。現代人又活得長,退休後有很多時間追求自己喜愛的東西。寫詩可以活動腦筋,抒發感情,是退休後有益心身的好活動。我的朋中也有不少退休人士。這些都是推動寫詩風氣的原因,是大好現象。希望愈來愈能讀到更多好詩。 這篇簡短的討論,用疊聲和韻腳的規律做基本原則,來導出唐詩的格律。疊聲和韻腳的規律都基於修辭的選擇,有異於列出幾條,好像沒有關係的規則。最低限度,提出了另一種理解詩律的方法。而且寫了出來,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維,也可求證於同道,問教於高明。 。 喻守真編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香港),1970,ISBN 978-962-231-311-2 這本書有十分詳細的詩律解析。 。 啟功《詩文聲律論稿》,中華書局,2000,2006 重印,ISBN 7-101-02258-6/I.325 。 王力 《詩詞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02,ISBN 7-200-04773-3 。 張本志《律詩規範及其辨析》,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ISBN 978-7-80696-369-2 * 網上有平仄韻二十八式表,如 https://baike.baidu.com/item/絕律詩平仄韻二十八式格律表。其中平韻十六式,即律絕、五七言、平起仄起、首句入韻與否的組合。但仄韻只有十二式,七言律絕首句都必須入韻。這十二式都可從相對的平韻式平仄互換而得。 《全篇完》 |
|||||||||||||
主頁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