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醫衛統計

黃志涵
以統計推算方法,找出全體國民的
估計數字。。。。

加拿大聯邦政府的醫療衛生統計和安省的沒有從屬關係,聯邦所需的各項醫療衛生數據,全頼各省政府自願提供,由於安省有鞏固的統計基礎,所以能夠準時向聯邦政府匯報生、死、流行病、主要慢性疾病等數據,但並不是每省區都有此能力,所以聯邦政府很多時等待多年,都未能公佈一些看似簡單的全國生命統計數字,例如某年的出生、死亡、嬰兒夭折、及主要死因的數字。由於法制上沒有授權,所以聯邦統計部一直無法改善這問題,縮減全國資料的時距空隙。

幸好聯邦政府可以藉推行全國抽樣調查,取得三幾年前的國民醫衛情況,例如一些主要慢性疾病的泛存率( prevalence rate ) 、肥胖及痴肥、吸煙、酗酒、及飲食不健康人數等。只要採用適當抽樣方法,便可將樣本搜集和算出的統計項目,以統計推算方法,找出全體國民的估計數字,通常估計是一個區間 (intervals of estimate) ,這區間越小,表示估計越精準。

聯邦政府最初籌劃這些抽樣調查時,由一位印度裔統計顧問設計抽樣方法,及計算抽樣誤差的公式,他將初步設計方案傳送給各省參考和審閱。安省政府收到時,交給高級流行病學師負責。她是我的頂頭上司,擁有流行病學博士學位,她謙稱沒有親自參與大型醫衛調查的實質經驗,所以有關聯邦調查的一切聯繫,完全交托給我。


印裔顧問交來的調查方案很專業和詳細,我詳讀後得益不少。並無任何可批評之處。不過,他寫下一條計算抽樣誤差的複雜公式,供我們審閱,我詳細看過,公式完全正確,只有一環節出現錯處,這環節中缺少了一個平方根。我立即直接致電統計顧問,說出小錯所在。他馬上領悟,說會立即發出更正電郵,以最簡捷的方法處理錯誤。由於我不想藉此邀功,所以沒有將事件告訴上司或其他省份的流行病學師。

統計顧問其後告訴我上司,他很欣賞我對公式的熟悉和處理錯誤的簡捷方法,之後我和他還有多次學術和實務交流,建立了聯邦和安省統計部的密切關係,我在香港統計署所累積的大型「綜合住戶調查」經驗,在這時期大派用場。我和統計顧問也成為互相尊重的好拍擋,直至幾年後他退休,才沒有繼續交往。

聯邦統計局設計的抽樣住戶調查和香港推行已久的「綜合住戶調查」十分相似,同屬連續不斷的上門調查。所收集的資料都以勞動力為核心,社會每月的就業、失業、就業不足率都由此計算出來,這些不單是重要經濟數據,更可用作反映社㑹穩定的指標,執政黨通常都避免在高失業率的時期進行改選,以免遭反對黨擊敗。


除核心問題外,綜合住戶調查所包含的項目很多元化,可以問很多個人健康、食物消費模式、健康或不健康行為、吸煙飲酒、體重身高、及慢性疾病等問題。不只是查家宅,其實是將每名受訪者剖視一番,如果不是設計上已為每名受訪者隱姓埋名,不輕易暴露和還原身份,這種抽樣調查是侵犯民眾私隱的。

原則上,聯邦政府所收集的住戶統計資料,各省政府有權取用本省部份作為規劃及檢討醫衛政策的基礎,安省政府很多年來已運用這權利 。例如省政府三十多年來,努力推動的減少吸煙人數工作,收到成效,成年人的吸煙率按年減低 ( 這可從住戶統計資料得到証明 ),然則成年人死於肺癌的人數有否相應降低?可惜這問題其實沒有答案,因為無人知道吸煙率降低後多久,才會在肺癌死亡數字中反映出來,兩者間很難証明必然的因果關係。縱然有此限制,但吸煙率降低仍經常被視作肺癌死亡減少的一個「助因」。

所以安省衛生部一直支持聯邦政府在住戶統計中,繼續收集安省人民的醫衛資料。

主頁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