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化躁鬱病

黃志涵
猶如盪鞦韆的人,高飛至
半天。。。。

茂榮發表一篇「歌手的躁鬱症」文章,分析了香港一位年青女歌手自殺的悲慘事件,據報導女歌手是「躁鬱症」病者,這病是導至自殺身亡的主因。

抑鬱病( depression) 是發病率高的精神病,一項醫學評估發現,在香港十間基層診所的 215 抑鬱病者中,有21% 屬於兩極化躁鬱病人 (bipolar disorder) 。抑鬱病是最普遍的精神病,嚴重的也可導至病者自殺;兩極化躁鬱病是更嚴重的精神病,病人會受兩種方向相反的精神病折磨,一時會很亢奮、活動力很強、心懷大志、甚至要拯救全人類和地球;另一時卻會情緒和活力低落、提不起勁做事、長期臥床不起、甚至要消滅自己。外人看見病人好像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我在安省工作期間,曾和一位患有躁鬱病的同事伊沙,在同組工作十多年,我比她早進入字省衛生部,她來之前,先後有兩位女上司 ,她們三人同樣擁有流行病學博士學位,所以位居高級流行病學師。


當時流行病學小組就只得伊沙和我兩人,是「有將無兵」的工作結構,她剛上工時要求每天和我開會三小時,以便迅速暸解我的學歷、工作經驗、優點缺點,小組的使命、承諾、工作、和發展計劃等一連串問題。她表現非常進取,幸好我平時有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寫成濃縮簡報,所以很快便將濃縮版放大,以書面詳細解答她的問題。

正當她仍努力消化這批報告和資料時,衛生部的高層已將很多由省議會交來的緊急提詢,指派她處理,我們兩人很努力地應付這些積壓已久的提問,我不介意多次在星期六加班(無薪,只於事後補假),所以這時期流行病學組的高效率工作表現,相當惹人注目。她和我都得到高層的好感和重視。

其實她這時是處於兩極化的躁狂期,猶如盪鞦韆的人高飛至半天,可是隨之而來,卻是韆鞦板的迅速下滑至最低點差不多貼近地面時,再向相反方向盪上高處,進入抑鬱期,這種兩極化病情,很快便在她的實際工作上表現出來。


2013 年3 月她亢奮地加入抗沙士工作組,她不休地工作兩天,設計出一份資料蒐集表格,自信這表格一定會得到工作組讚賞和採納,可是她得到相反的反應,工作組認為她沒有設計好沙士病人個人資料保密環節,也沒考慮到鑑定和綜合一人多表的方法,所以對她的設計有很多負面批評,決定不接受她的設計。

她受不住這些面對面的嚴厲批評,當時便從亢奮的一端,飛盪到抑鬱的一端,幸好她在抑鬱狀態時,得到精神科醫護人員悉心治療和照顧,花了十多個月時間,終於使她可以重返工作崗位,當她結束病假再返工的第一星期,每週只返三至四天,每天不超過四小時,而且有一位精神科護士貼身照顧,確保她不會因工作壓力而立即舊病復發,這些細心照顧,的確有助她重返工作崗位。不過她的精神病並非完全痊瘉癒,思考和工作能力只能回復病前的一半,算是勉強保住在省政府的職位。

主頁 | 目錄